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教育评论.200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35766
  • 作      者:
    朱小蔓,金生鈜主编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21世纪人类注定要跨出前所未有的步履,注定要面临更多的挑战。人类应继承并生成什么样的道德观,对人类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能否较好地应对挑战至关重要。毫无疑问,在继承和建构新的道德观的过程中,道德教育能够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br>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也清醒地知道自己力量的有限。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各个学科领域都能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都能参与道德教育研究。基于此,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开始编辑出版《道德教育评论》,为道德教育学者和热心于道德教育的其他专业的学者搭建跨学科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以更集中地反映道德教育研究的进展和成果。<br>    本集刊的学术理念是:把握时代精神,研究当代道德教育问题;植根本土文化,探寻未来中国道德教育路向;回归生活世界,创建生活德育理论体系;培育道德人格,提升社会伦理道德精神。<br>    一个学术领域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化,需要有自己的学术规范和话语系统。但过度的学科壁垒也会窒息思想。作为跨学科的交流论坛,本集刊既接受理论研究论文,也欢迎叙事的、描述的、访问的等“另类”研究成果形式,更欢迎针对现实的各种研究报告。一句话,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思想内容本身,而不是表现思想的形式。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关于生命和生活意义的追问方式,即把意义当作生活之外可以找到的某种存在物,已经被人类精神和社会发展史证明不是好的提问方式。艾温·辛格主张换一种提问方式:“我们不再追问那生命的意义,似乎它是某种预先存在的事物。……不管我们是否相信有没有一个先验的意义系统组建了现实,我们都必须追问一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如何创造意义的?”②在新的提问方式下,艾温·辛格给出的答案是,意义首先源于对生命的惊奇:“我们对生命的惊奇感,伴随着愉悦,不限于偶然的奇遇或辉煌的事件。相反,仅仅活着,仅仅在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我们的生命存在的当下即刻,我们就能感到一种欢乐和陶醉。”⑨按照艾温·辛格的观点,这种惊奇感虽然不是在人的意识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出现,对有些人来说还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现象,但这种惊奇感还是提示了一条通往意义的道路:“如果我们在真实存在的某个事物上面直觉到一种惊奇,那么我们就会感觉到那种把我们和这个特定的实体联系起来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生命感到惊奇,我们就会感觉到生命的重要性,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就有保护生命,使之通过生活得到充实与完善的意愿,意义的创造由此展开。<br>    对生命的惊奇只是意义创造的“初始阶段”。对生命的珍视态度产生了进一步的意义创造: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不懈努力。满足感“总是来自我们的行为本身,而我们的行为又总是经过精心策划……有意义的人生由这种有目标的行为构成”⑨。不同的人,其需要和愿望不同,行为目标也就不同,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不同。所以艾温·辛格认为意义的创造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需要一个中介:理想。这就回到了上文提到的理想或可能生活问题。人的需要和愿望是多种多样的,“但人总是从中选择一种最具有价值意义的,作为他的理想”,而理想赋予生存以意义,“人的生存意义只能寓于为实现理想的自主、自觉努力之中。确立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也是人的生活意义化的过程”⑥。
展开
目录
卷首语<br>正德论坛<br>关于“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自我质疑<br>反思与重建<br>物义论与道德教育的幻象<br>论生命·实践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br>现代性道德教育的伦理诘问<br>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br>诚实教育的思路与出路<br>台湾教育改革与道德教育的重建<br>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间<br>生活与道德<br>公民品质与公民教育<br>论生活的意义建构性<br>道德的生命性与生命化道德教育<br>教育的生命观: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br>论教育与人的美好人生<br>德育与文化<br>徽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及其实施途径<br>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br>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自我的本土化研究<br>学校制度文化与德育<br>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德育管理更新<br>伦理与德育<br>论良知的形成与发展<br>科学规范、科学精神与科学责任--论当前大学生科学品德的培养<br>和谐消费:一种新的消费伦理<br>德育课程<br>德育思想发展与德育教材改革<br>《思想品德》教材理念的革新<br>小学德育新课程研究综述<br>在审美的道路上通往有道德的生活--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美学特征的探寻<br>调查报告<br>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生活交往的实证研究--从江苏北部与南部地区比较的角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