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br>现实篇<br>1 引言<br>1.1 研究的缘起<br>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国内外创新空间的相关概念与研究<br>1.3 研究的内容安排、结构与现实意义<br>2 中国科技政策的变迁与知识创新空间的建设历程<br>2.1 中国指导创新性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变迁<br>2.2 中国创新空间的开发历程与评析<br>2.3 小结<br>3 中国高新区的发展实效分析<br>3.1 园区效益与空间规模<br>3.2 重点高新区的发展状况<br>3.3 对于高新区开发现状的思考<br>理论篇<br>4 产业空间集聚问题的理论演进<br>4.1 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中产业空间集聚的思想<br>4.2 区域经济学对于产业空间集聚的探讨<br>4.3 空间经济学的探讨<br>4.4 小结<br>5 知识创新空间论的理论基础<br>5.1 新产业区理论(New Industry Theory)的分类探讨<br>5.2 新经济社会学派对于社会要素的强调<br>5.3 内生增长理论<br>5.4 小结<br>6 理论推导——知识创新空间的演化机制模型<br>6.1 产业集聚外部性的解析<br>6.2 创新性企业空间集聚的初步发生<br>6.3 自我增强与区位黏性<br>6.4 小结<br>实践篇<br>7 模型应用的前提讨论<br>7.1 应用理论模型需要注意的问题.<br>7.2 模型对于科技政策(STP))的具体指导意义<br>7.3 针对知识创新空间建设的具体建议<br>7.4 小结<br>8 历史解析——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发展案例<br>8.1 产业发展历程<br>8.2 新竹科学园的建构<br>8.3 小结<br>9 模型应用的尝试——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案例<br>9.1 上海高新区的发展现状<br>9.2 杨浦区综合现状<br>9.3 培育知识创新空间的策略探讨<br>9.4 小结<br>附录1 新竹科学工业园规划历程<br>附录2 上海杨浦区系列调研问卷<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