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和与自由:美国近代新闻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58567
  • 作      者:
    马凌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凌,女,1969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在南开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史学博士学位,后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国家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主要学术领域:新闻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文化研究。写有专著《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方式,从新闻思想、新闻事业、新闻文化的综合角度,考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重在指出,在新闻自由从思想确立为制度的过程中,既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英国传统的影响,也是美利坚的文化特色与现实选择的结果。天赋人权传统的“绝对自由”与普通法框架下的“相对自由”一直是困扰着新闻自由的重大问题。由此,第一修正案具有两个相反相成的维度:从人权的角度衡量,是一个权利概念,以个人为出发点,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的倾向;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秩序概念,以社会为出发点,渗透着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的精神。在“伟大的宪政时刻”,共和主义占据上风,通过大规模政治辩论达到了协商民主的效果,这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政治遗产。而在目前通行的美国新闻史编撰中,共和主义被遗忘,自由至上主义一帜独张,其实,这种对自由的过度强调伤害的恰是自由自身。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共和与自由:文艺复举的遗产与英国的传统
  第三节 古典共和主义
  意识形态的能量不能产生于自身,它只能把那些业已具有粗糙和不完整的形式而存在的言词、想法和企图加以整理、组合和引导。波科克(J.G.A.Pocock)论证了“政治语言”和“政治语言的社会作用”,指出人们的观念总是被一种承继而来的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而限定,也只有在这种特定传统和价值体系里,思想才能解释某些行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语言是特定时代人们用以表达对政治生活看法的语言体系。而了解了这套语言,就等于把握了在该时代人们理解特定政治言论的方式方法。同时,个体思维应用了同时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结构,所以思想者个人的思维行为成了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事件,语言具有传播社会知识信息和分配社会权威的双重功能。
  在14-16世纪,欧洲流行的政治语言逐渐转向了“共和”。“共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柏拉图的“理想国”(respoblica)其实就是“共和国”。在他设计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公民大会,没有法庭,没有法律的统治,公共决策由哲学家进行,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意味着控制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这一天真加独裁的混合物恰是当代西方“政治正确”的反面,但是起码他有一句话说得正确:“极端的自由,人们可能会走向极端的征服,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在晚年最后一部著作《法律篇》中,柏拉图退而求其次,精心设计了“第二等好的理想国”,之所以叫“法律篇”,是因为他将法律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良好政体的根本原则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而不应受个别统治者和特殊阶级抑或利益集团的支配。正因为如此,在后世自由主义的谱系中,柏拉图也堂而皇之地有一席之地。
  比柏拉图更为现实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的“政治学之父”的美誉部分来自他对政治科学的推崇——最高的应用科学、属于最高主宰的科学。更关键的是,他将伦理学与政治学综合考虑,使伦理学成为政治学的一部分,从而“特别有见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无论我们是单个的,还是在社会里与群体一起——怎样才能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关键应属“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里的“人”同样是指“公民”,因为城邦之外非神即兽,人只有在城邦的公共活动(即政治活动)中才能实现“幸福”。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和混合政体观点皆被视为“共和”的内容之一。关于前者,他提出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和理性,可以相互交流,以讨论来达成共识,不过,并不是总可以达成共识,如果意见不一致就会引起社会动荡。而如何使人们基本达成共识呢?唯有教育。教育是政治正义的当务之急,城邦应该通过教育统一起来并转变为一个共同体。关于后者,在亚里士多德心目中有一张复杂的政治体制“排行榜”。第一种标准是以德行的高下分配权力,于是将政体分为三种:君主政体、贤人政体、共和政体。第二种标准以财富的多寡分配权力,也分为三种: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亚里士多德主和的是“混合制”,原因是,“凡能包含较多要素的总是较完善的政体,所以那些混合多种政体的应该是比较切合于事理。”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共和与自由之间:义利之辩
第二节  概念与法律之间:名实之辩
第三节  范式与隐喻之间:关系之辩
第四节  文化与传播之间:历史之辩
第五节  文本与语境之间:方法之辩

第一章  共和与自由:文艺复兴的遗产与英国的传统
第一节  古登堡革命
第二节  控制与利用
第三节  古典共和主义
第四节  “伟大的马基雅维利”
第五节  “英国人的自由”
第六节  “清教革命”
第七节  弥尔顿:真理的战场
第八节  从霍布斯到洛克

第二章  欧洲与北美:殖民地早期的新闻出版文化
第一节  渡海西行的人们
第二节  圣书的子民
第三节  《国内外公共事件》
第四节  英国的持续影响
第五节  加图现象
第六节  富兰克林:真理的价格
第七节  曾格案
第八节  公共领域

第三章  权利与权力:从英格兰人到美利坚人
第一节  舆论的气候
第二节  觉醒与蒙昧
第三节  意识形态革命
第四节  人民之声
第五节  激进与保守
第六节  含混的自由
第四章  理想与现实:第一修正案

第一节  被建立与被抹杀的“自由”
第二节  制宪会议:被忽略的权利
第三节  大辩论
第四节  政党与报刊
第五节  第一次挑战
第六节  “黑暗的另一面”
第七节  杰斐逊:美国的斯芬克司
第八节  权宜之计

结语  公民共和主义的新闻自由
附表一  殖民地时期北美报纸内容比重统计表
附表二  北美出版政论小册子统计表
附表三  报纸统计表
附表四  保王派出版物统计表
附表五  印刷商及书商统计表
中文参考书目
英文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