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5402
  • 作      者:
    孟艳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孟艳,女,1973年9月生,山东邹城人。1991~1995年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专业为国际经济;1999~2002年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习,师从姜旭朝教授,专业为金融学;2003~2006年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习,师从李健教授,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2006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2003年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任教。现供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1995年以来,先后在《财政研究》、《审计研究》、《财贸经济》、《中国金融》、《农村金融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合作出版译著1部,参与编写各类著作和教材10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研究以公利、成本、结果三个角度为判断基点,以公利效应为银行监管的最终目标,具体分解为稳定性目标、效率性目标、公平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按照成本收益原则,首次设计了一套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丰富了银行监管的理论并填补了定量评价有效性的空白。并以这套指标体系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检验,证明2004年以前我国银行监管在支付高额成本情况下,只是低水平地实现了各项公利目标,从而得出我国银行监管低效的基本判断。然后,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国别历史实践、国际规范四个维度探讨了如何实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归纳提出了银行监管的市场力量主导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从政府监管、银行自律和市场约束三个层面剖析了银行监管低效的根源,指出构建和完善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银行监管体系是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提出优化政府监管应以尊重、支持和互补市场力量为导向,加强银行自律,强化市场约束。
展开
精彩书摘
    2.加强同业约束能促使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合作,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银行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作为“监管博弈”的双方,在利益上是冲突的,由监管者兼任被监管者的代理人,限制了商业银行在博弈中的行动空间,其合规经营得到的期望支付减少,相应地,违规操作带来的期望支付相对增加,使商业银行有更大的激励从事违规操作。
    银行同业自律组织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监管博弈的均衡结果,使商业银行从事违规操作的成本增大。只要设计合理的激励相容合同,使同业自律组织同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作为商业银行的代理人,同业自律组织可以通过与监管机构的“博弈”保证商业银行的行动空间和合理期望支付,使其从事违规操作的激励降低。从这个角度说,加强同业约束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监管机构讨价还价,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双方会出现合作,使得政府监管机构采取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3.加强同业自律约束能够防止银行恶性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在监管实践中,在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性工作方面,银行监管当局是没有必要或者是没有力量监管的,这些方面的约束可以通过银行同业约束组织来实现,这是因为,银行同业约束组织的支付函数是依赖于整个银行业的持久性利润,这会促使其将单个银行未考虑的外部性纳入其利润函数,通过协调避免“囚徒困境”中两败俱伤结果出现在整个行业,实现帕累托改进。比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问题,因为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国家暂时没有也不方便进行明确规定,但如果任由每家银行自行确定费率,会导致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银行业,因此由当地银行同业自律组织出面就是最佳选择。
    ……
展开
目录
导论
0.1 研究意义
0.1.1 研究的现实意义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0.2 基本研究范畴界定
0.2.1 银行
0.2.2 银行监管
0.2.3 有效性
0.3 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和框架结构
0.3.1 主要研究方法
0.3.2 主要研究思路
0.3.3 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结论
0.4 研究的难点、突破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0.4.1 研究难点
0.4.2 研究有所突破之处
0.4.3 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1章 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与指标体系
1.1 监管效果的理论之争:公利与私利
1.1.1 公利理论综述
1.1.2 私利理论综述
1.1.3 主要启示
1.2 判断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1.2.1 基于公利效应的有效性
1.2.2 基于成本约束视角的有效性
1.2.3 基于结果的有效性与基于过程的有效性
1.3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1.3.1 银行监管的目标体系分析
1.3.2 银行监管的具体成本研究
1.3.3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框架
1.3.4 衡量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判断
2.1 存款人利益保护指标状况
2.1.1 银行违约时,存款人获取的补偿金额
2.1.2 银行业的违规犯罪案件
2.2 银行业稳定性指标状况
2.2.1 危机指标
2.2.2 资本充足率指标
2.2.3 资产质量指标
2.2.4 流动性指标
2.3 银行业效率指标状况
2.3.1 市场占有率指标
2.3.2 收益指标
2.3.3 成本耗费指标
2.4 消费者利益保护指标状况
2.5 发展性目标指标状况
2.6 监管成本指标状况
2.6.1 直接成本状况
……
第3章 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现力量:理论、实证与国际实践
第4章 政府监管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第5章 银行自我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第6章 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