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发展曾把很多老股民养成了重小盘股而轻大盘股的坏习惯,多数人都认为大盘股是很难启动,更难以持续走高的。然而却不知其一旦启动却又是难以停止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上涨为什么它的涨幅就比其他一些个股以及大盘指数高出许多呢?许多事情都是先有“因”,后有“果”的,就像我们做人平时要多结“善因”,日后定会多结“善果”,股票也是如此。如果说股票的上涨幅度是“果”,那么在它没上涨以前的主力建仓行为就是“因”,有了什么样的“因”,才会有什么样的“果”。
上海机场在2003年末的那轮局部牛市当中的表现要远远的强于其他多数股票及同期大盘指数,那么它在上涨前后又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呢?这种“因果关系”又与同期的股指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当时上证指数在此轮行情启动之前一年以来的价量走势吧(如图1—10所示),也就是从2003年1~11月份之间的这段距离(如图1—10中A点至B点所示),上证指数在A点至B点之间的这段走势里形成了两次较大幅度的震荡过程,但其总体趋势还是倾斜向下的,且在A点至B点之间的这段距离里其成交量方面也未有持续的增长之势,并日渐萎缩表现平平(如图1—10所示),这就是当时上证指数的“前因”;而当时的上海机场在同样的时间段里股价虽然也走出了与当时的上证指数极为相似的两次较大幅度的震荡过程,但其总体趋势却是倾斜向上保持强势的(如图1一11中A点至B点所示),且其在两次大幅度的震荡过程中股价下方的成交量也呈持续的增长之势。总体趋势倾斜向上,股价下方的成交量也呈持续的增长,再看其总体形态,诸多迹象都很像我所说的“复合草肚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