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43415
  • 作      者:
    王晓天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晓天,200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货币金融学。已在《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指导,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可以为评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在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开放经济为背景,结合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力图建立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分析框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展开
精彩书摘
    货币政策规则(Monetary Policy Rules)研究的进展是近年来货币金融学乃至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突破。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指导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为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的基本框架,使人们能够衡量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规则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呈现了推崇货币政策规则的趋势。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带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特点,但这样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变化的反应滞后,甚至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借鉴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新世纪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
    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探讨,结合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建立适合分析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框架,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希望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力图寻找或构建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为中心,首先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演化入手,得出向规则型货币政策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的结论。接下来从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两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历程和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分别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最后,综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并在进一步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改进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1章对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合对规则与相机抉择争论的历史演化和货币政策实践的国际趋势分析,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经济波动之间关系的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问题,认为实行规则性的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
    第2章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介绍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最新进展。目的在于把握本论题研究的国际前沿,作为本书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借鉴。
    第3章主要是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比较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本章构建了一个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目标规则的一个一般性的结构模型框架,就此模型得出的基本结论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名义锚,同时实践中起着名义锚作用的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之间又存在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这样一个一定意义上双重隐性名义锚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比较显著,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和其有效性带来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得出结论:我国应该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名义锚,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4章考虑金融脆弱性构建了一个评价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DGEM),针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殊性对模型做了进一步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模拟。结论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来说,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中包含汇率稳定性的考虑是更优的选择。同时,工具规则中操作变量对CPI通货膨胀目标做出反应一定程度上优于对内部通货膨胀目标做出反应。结合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认为当前条件下和未来的几年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可行的选择是基础货币规则。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规则在我国表现出更强的适用性,未来可以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更适于作为我国未来利率规则中调控的基准利率。
    第5章是本书的结论和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改进的政策建议。在对本书的主要结论总结归纳及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上,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工具规则实行的准备以及其他一些主要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展开
目录
0  导论
0.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概念的界定
0.2.1  货币政策规则的界定和分类
0.2.2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的关系
0.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0.4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特殊性
0.5  本书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0.6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
1.1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1.1.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
1.1.2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在西方的实践
1.2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依据——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及其扩展
1.2.1  动态不一致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理论
1.2.2  解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办法
1.3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经济波动
1.3.1  中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1.3.2  向规则型货币政策转型:中国的必然选择
本章小结

2  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研究概述
2.1.1  各种目标规则及比较
2.1.2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2.1.3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则
2.2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研究概述
2.2.1  基础货币规则的产生和发展
2.2.2  利率规则的提出和发展
2.2.3  麦卡勒姆规则与泰勒规则的融合与相互借鉴
2.2.4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2.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3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3.1  引言
3.1.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名义锚
3.1.2  各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简要评价
3.2  开放经济条件下目标规则的比较: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
3.2.1  模型的基本框架
3.2.2  不同目标规则下的均衡与冲击
3.2.3  不同目标规则条件下损失函数的比较
3.3  中国货币政策双重隐性名义锚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3.3.1  1998~2000年的通货紧缩时期
3.3.2  2001年以来防止通货膨胀时期
3.4  中国双重隐性名义锚下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4.1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3.4.2  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5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实践、绩效与经验
3.5.1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背景与绩效
3.5.2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总结
3.6  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
本章小结

4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理论框架与对中国的考察
4.1  引言
4.2  考察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宏观经济框架
4.2.1  考察金融脆弱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4.2.2  损失函数和福利标准
4.3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与政策模拟
4.3.1  结合中国情况对模型框架的进一步考察
4.3.2  模型求解和模拟
4.4  利率规则——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未来选择
4.4.1  货币政策操作变量选择的国际经验与趋势
4.4.2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规则
4.4.3  利率规则的实施准备——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5.1  本书的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的讨论
5.2  关于改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些建议
5.2.1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5.2.2  关于工具规则
5.2.3  其他一些配套改革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