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早就做好了扩张的准备,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己摸索总结的制 度和运作模式。1998年,国美实现市场零售总额约14亿元,在北京的市场占 有率已达54%。到1999年,国美感到市场环境和国内政策等方面都成熟了, 经过半年市场调研后,决定把天津作为向外扩张的第一站。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999年7月10日,国美的两家连锁店在天津开业了 。这是国美正式进军天津,也标志着正式迈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 国美所售商品价格比天津市场上的便宜100~200元,有的甚至达400-500元 ,于是引来了天津老百姓的抢购,但也同时引来了当地商家的恐慌,因此国 美在天津市场即刻遭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阻击。当时,天津十大商场占到市 场份额的90%以上,它们成立了“天津市电讯商业联合体”,并达成了“统 一零售价,联合进货,共享厂家价格优惠政策”的协议,还联手逼有关厂家 表态,停止向国美供货。 天津之围持续了3个多月。为了打胜天津之战,国美想尽了一切办法。 国美充分调动北京总部的资源,将货物从北京一车一车秘密运往天津。同时 ,国美还找到厂家总部,通过走上层路线方式,让厂家领导给予天津供货方 面的支持。 由于有消费者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开业仅仅20天,天津国美的彩电零售 额、零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几项指标就一跃而成为天津市的第一名。及至19 99年8月份,国美的彩电市场份额占到了当地市场总量的1/3强,突破了700 0多万元,确立了国美在天津市场中的霸主地位,且在全国大型商场及专卖 店中位居第四。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天津阻击战终于以国美成功突破而告终 。 2.攻陷上海 在天津的成功突围,给了国美迅速向其他城市扩张的信心。1999年12月 ,国美又瞄准了上海市场。上海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国美称在上海开店是“ 进一步建立全国网络迈出的最关键一步”。截至2006年3月的统计,永乐在 上海有38家门店,市场份额约占60%;苏宁有14家,占有率在15%一20%左 右;国美拥有23家门店,占有率为25%。 1999年12月国美电器进军上海,当月即实现2183万销售额,一年以后, 9家分店遍布上海的8个区,月销售额超亿元,实现了京、津、沪连锁的构架 。对于国美而言,在天津开店只不过是个试点而已,而进入上海市场是其真 正意义上向全国扩张的第一大战役。 在上海,国美再次遭到了阻击,不过这次不再是“天津市电讯商业联合 体”,而是“彩电峰会”。而国美同样高举降价大旗,向“彩电峰会”发起 反攻,最后逐一将其瓦解。 2000年8月7日,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彩电峰会最低限价”为非法,至此 ,最低限价自动宣告破产。与“彩电峰会”的对决,使国美在业界的名声大 噪。这次胜利更加增强了国美的斗志,国美决定乘势猛进,抓紧在全国各地 的连锁店建设,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扩张。 不过,在上海市场,永乐才是真正的老大。上海作为永乐的大本营,永 乐占据了其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永乐、国美、苏宁三强割据的 局面随着国美对永乐的收购而被打破。 一方面,上海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力吸引着国美,而由于永乐的占 据使得国美始终无法成为该市场的主流力量,因此国美无时无刻不在虎视眈 眈地盯着上海,伺机发起强力地进攻。另一方面,出于全国布局、企业发展 的考虑,国美也急于通过并购来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大。这样,当永乐的经 营出现问题时,两个企业便走到了一起。2006年7月25 13,国美、永乐在上 海、香港等地联合召开发布会,共同宣布国美全面要约收购永乐。国美采用 “股权+现金”的收购方式,以一股永乐股份换国美0.3247股份和0.1736 港元的现金补偿,涉及收购金额总值为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为4.09亿 港元。 并购完成后,中国永乐随即退市,双方组成新公司,实施“国美”、“ 永乐”双品牌战略。新组建的公司由黄光裕本人出任董事长,原永乐董事长 陈晓出任首席执行官。合并后,黄光裕将持有新公司51.2%的股份,陈晓 透过合并公司和管理层共同持有12.5%的股份,摩根斯丹利约持股2.4% 。 此时可以说,国美已经完全攻陷了上海市场。尽管苏宁宣布要将总部移 址上海,但是在上海市场上,国美无疑将占据绝对的优势。 P58-6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