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桂林三花公司
漓江,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起源,急匆匆地穿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向南奔流而下,进入风景如画的桂林。江水是那么纯净、晶莹、澄澈,可以看见小虾和鱼儿在水草中穿行,让你忍不住要掬一捧尝尝。优良的水质,宜人的气候,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漓江两岸,自古酿酒糟坊就星罗棋布。《中国酒典》说,在人类还没学会酿酒前,漓江两岸便有了“猿酒”。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道:“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汉代,桂林称始安郡,产大米,米质优良有香味。唐宋时期,便有了用大米酿制的。三蒸酒”、“三熬酒”。《临桂县志》记载:在唐宋时期,桂林“白酒盛行,道旁率沽白酒。”
清咸丰年问(1851--1862年),广东人曾厚堂到桂林。他以生意人的慧眼看中桂林这块酿酒宝地。常言道,水是酒之血,做好酒就得有好水。桂林有个兰花池,传说此池通龙宫,每年中秋月园时,会有一朵兰花浮出水面,泛起满江幽香,因而得名兰花池。曾厚堂经过实地考察后,在兰花池畔建起“安泰源”糟坊,高薪聘请酿酒名师,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其中有:“饭要蒸透,颗颗伸腰,水要撒匀,松而不烂”;“下饭要开窠,蒸酒要看火”;“接酒要掐头去尾”;“酒在窖藏一年以上才能勾兑装坛。”严格的工艺保证了稳定的质量。同时,他很注重品牌,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三花酒”,并在每个酒坛上打上“安泰源”的字号。此酒不仅在桂林销售,而且通过船舶运销到广东、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只要是安泰源的酒,每坛虽Iiii人的贵1至2个东毫,但很畅销。于是,“安泰源”很快成为桂林最大的酿酒作坊,据说年产量最高时逾万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