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中心城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52572
  • 作      者:
    钟韵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切入,以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区域中心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在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城市的等级序列与其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论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广州市作为实证,分析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生产性服务业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其与临近的更高等级城市——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可供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借鉴的两个观点。
展开
作者简介
  钟韵,女,1976年出生于广州,人文地理学博士。现工作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2006年曾赴美国做访问学者进修。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业地理、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目前尤其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及城市发展的关系、港澳经济与内地经济联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及区域发展规划咨询项目20余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各一项。
  闫小培,女,重庆人,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研究兴趣为产业与城市发展、巨型城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近10年来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已发表成果150余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切入,以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区域中心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在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城市的等级序列与其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论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珠江三角洲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广州市作为实证,分析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生产性服务业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其与临近的更高等级城市——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可供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借鉴的两个观点。
展开
精彩书评
  序言
  “二战”以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得到了越来越大的提高。“服务经济”、“后工业社会”、“信息化城市”等概念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不仅是国际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服务业中对区域发展影响最大的部分。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鉴于此,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就研究而言,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早于地理学界,其研究成果也较地理学视角下的成果丰富。从城市地理学视角下开展的产业研究,区别于经济学视角下对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竞争与垄断等内容的侧重,更着重于产业在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而导致的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空间结构等内容的研究,也即符合城市地理学将城市看作“点”而研究区域的城市体系,以及将城市看作“面”而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的研究传统。
  本书希望能发挥地理学对区域差异的研究特长,试图从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切人,以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区域中心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具体研究设想是:以广州这一珠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为案例,从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历程、广州与香港两个不同级别的区域中心的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以及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不同的角度,论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等级序列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传统的中心地理论所指出的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大小相对应的观点,在服务经济时代下应针对生产性服务业而有所完善——等级序列高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范围较大,但这仅是就服务的广度而言,城市的等级序列与其服务市场的深度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等级序列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结合产业经济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地位的评价,以地理学所擅长的区分城市类型的视角,本书在最后一章提出“区域中心城市,而不是其他等级序列较低的城市,可以将生产性服务业培养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的观点。并运用新贸易理论及广州实例研究为依据,进一步提出“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国适宜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的观点,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大区域中的宏观区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书的研究创新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出并论证了城市等级序列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完善了服务经济时代下的中心地理论;二是在论述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当前经济学对服务业研究的理论,结合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长,提出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可供我国其他中心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中选址参考的观点,使从城市地理学角度展开的产业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权衡研究的可行性及分析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服务特性的基础上,本书将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确定为所研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将所利用的人口普查资料、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等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中这五个行业的全部数值都计为生产性服务的部分(虽然其中有部分服务于个体消费者)。结合对广州生产性服务机构和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企业的抽样问卷调查,以及系列深度访谈,本书以定性结合定量的分析方法展开研究。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界定了本书的三个基本概念,并提出本书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的角度,评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三章从全国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第四章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演变历程。第五章分析了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对广州同行业的影响。第六章分析了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对其最临近腹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七章总结提升了本书的研究意义,提出了有关区域中心城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两个观点。
  
  后记
  我于2004年6月在闫小培教授主持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本书是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完善而成的。论文通过答辩后,导师闫小培教授即建议我尽快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参加工作后,意料中的事务和意料外的事件,一次次延后了书稿修改的完成时间。
  回首写作的过程,无法忘却在中山大学度过的充实和丰富的十年,更无法忘却曾经给予我指导、帮助和支持的师长、同事、学友和亲人,在此我要衷心对他们说声“谢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土导师闫小培教授。服务业地理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闫老师以其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将我引进这一研究领域,为我今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从选题、提纲拟定、资料获取、论文写作、修改、直至最终的定稿,都离不开闫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师从闫老师几年来,获得了多次宝贵的锻炼机会,使我受益匪浅,而闫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思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的优良品德更将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彭华教授和保继刚教授,他们为我提供的学习锻炼机会,使我开始懂得如何做学问,硕士阶段养成的学习研究能力为我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感谢薛德升副教授对我规划实践与学习生活的指导和鼓励,他不仅给了我实践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鼓励我树立了研究的信心。感谢许学强教授、魏清泉教授、司徒尚纪教授、陈浩光教授,几位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养成规范的学术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感谢曹小曙副教授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所有老师,中心由他们共同营造而成的学术氛围对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早在我还是本科生时,中心的学术例会已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道路的向往。感谢在中大十年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教导和帮助的所有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受用终身的知识和能力。
  感谢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院长兼所长冯邦彦教授。相比原有的学位论文,本书丰富了关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论述及其对广州同行业影响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冯院长为我提供的了解香港服务业及赴港调研的机会。感谢所里的兼职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在我博士毕业后,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寻找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契合点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感谢特区所的各位老师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使我在工作中继续享受着做学问的快乐。
  感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同窗、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使我度过了三年愉快的学习生活。感谢方远平、普军、王建军、程玉鸿、刘筱、林彰平等同学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真诚帮助。感谢中心办公室的韩洁明老师在我查阅文献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感谢香港大学的陈艳小姐,她在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繁忙学习生活中不厌其烦地为我从港大图书馆寻找资料;感谢德国科隆大学地理系的Dieter Soyez教授热情地帮助我寻找外文文献;感谢东莞市塘厦镇城建办的刘裕兴主任为我的访谈牵线搭桥;感谢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梁春燕小姐、陈丽小姐,她们在协助我完成调查问卷的同时,增添了我对广州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了解;感谢我的老同学唐蔚小姐和薛晖小姐,她们以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切身体会增强了我对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颜廷真博士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的荣幸。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保证了企业问卷调查及访谈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本研究中重要的第一手分析资料。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无限关怀与爱护,他们是我积极向上的最大动力。感谢我丈夫郑莘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与鼓励,他同时也是我了解房地产服务业运作最耐心的讲解者。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及多年来对我的无比关爱,使我得以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我愿听取各位专家、学者、同仁的批评指正。
  
  钟 韵
  2006年4月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发展作用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国外服务业作用研究
第三节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和相关研究
第五节  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展望
第三章  城市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性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由城市经济划分的城市等级体系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四节  城市等级体系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关系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的特征和原因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服务功能特征
第三节  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来自更高等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第一节  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前店后厂”时期的影响评价
第三节  CEPA框架下的影响评估
第四节  粤港合作新框架下的穗港生产性服务功能关系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方法——对基本经济单元的调查
第二节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关系
第三节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珠江三角洲客户联系的途径
第四节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预测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新驱动力——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地位剖析
第二节  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和等级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节  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人名译名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