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范围内铁路国有资本作用领域不断调整
1.1.2 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与铁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1.1.3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国有资本监管
1.1.4 铁路产业国有资本监管与政府管制
1.2 铁路国有资本及其监管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1.2.1 铁路国有资本生存边界
1.2.2 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机制
1.2.3 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效绩指标体系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
1.3.1 资产与资本
1.3.2 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
1.3.3 铁路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与管制
1.3.4 铁路运输企业
1.3.5 效绩评价体系
1.4 研究范围、框架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铁路国有资本属性及监管的一般理论与评述
2.1 国有资本生存领域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2.1.1 民营化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超产权理论
2.1.4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2.2 国有资本有效监管机制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监管理论
2.2.3 组织理论
2.3 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2.3.1 财务导向型效绩评价理论
2.3.2 综合评价型效绩评价理论
2.3.3 国外公营企业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经验
第3章 铁路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及铁路国有资本
3.1 铁路产业的基本特性
3.1.1 生产联动特性
3.1.2 时间空间特性
3.1.3 不可分割特性
3.1.4 网络经济特性
3.1.5 自然垄断特性
3.2 铁路产业的基本职能
3.2.1 铁路产业的多种基本职能
3.2.2 铁路产业作为基础设施承担的社会“中间产品”职能
3.2.3 铁路产业作为特殊产业承担的提供“公共物品”职能
3.3 简要小结
第4章 铁路国有资本的生存边界
4.1 产权理论缺少了铁路产业特性元素
4.1.1 铁路技术经济特征是产权理论发展的基础之一
4.1.2 一个简短评论
4.2 铁路产权:一个基于技术经济特征的理论框架
4.2.1 铁路产业中公共产权和国有资本的大量存在
4.2.2 技术经济特征内生的铁路公共产权
4.3 铁路公共产权和国有资本与政府管制
4.3.1 铁路公共产权是国有资本基础
4.3.2 铁路国有资本不同的实现形式
4.3.3 管制是实现公共产权的一种国有权利资本
4.4 铁路国有资本生存的内在经济机理
4.4.1 铁路公共性或公共领域的产生
4.4.2 铁路国有资本与市场失灵
4.5 铁路国有资本和公共产权的生存形态
4.5.1 铁路国有资本和公共产权制度的经济理论逻辑
4.5.2 铁路国有资本和公共产权生存的最佳边界
4.5.3 铁路国有资本和公共产权生存的动态变化
第5章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的实现模式
5.1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实现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5.1.1 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涉及组织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和效绩评价理论的采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5.1.2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现了铁路产业中多层次的问题
5.1.3 国有资本(国有物质资本或国有权利资本)的注入是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组织模式或激励约束机制选择的必要前提条件
5.2 实现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本监管的有效组织模式
5.3 实现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本监管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5.3.1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包含了组织边界的界定
5.3.2 两种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
5.4 我国客运专线国有资本监管的实现模式
5.4.1 我国客运专线发展的现状和规划
5.4.2 我国客运专线需要特殊的国有资本组织模式
5.4.3 我国客运专线需要特殊的国有资本激励约束机制
第6章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本监管与效绩评价
6.1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的组织模式
6.1.1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组织体系的构建
6.1.2 铁路国有资本类型与组织模式
6.2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的效绩评价体系
6.2.1 我国既有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与效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6.2.2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监管及效绩评价体系总体框架
6.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国有资本监管组织模式选择及效绩评价
6.3.1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国有资本监管需要明晰的资产边界
6.3.2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国有资本监管的组织模式
6.3.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国有资本的效绩评价
第7章 结论
7.1 本书基本结论
7.1.1 本书的基本结论
7.1.2 本书的贡献
7.2 本书涉及但未及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