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城市化对水系的影响
城市化在影响水质的同时,城市的扩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系的数量和形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与长远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土地开发建设与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量河道被挤占甚至被填埋,河网密度、河流长度及水系弯曲度均减小,使本来连通的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系统。上海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河道消失,如南汇区7年中填埋河道321条,全长约168km;新中国成立初杨浦区有大小河流130多条,至今仅存26条。即使在城市化进程不太快的江苏省靖江市,水域面积在2002~2005年的3年时间里减少了40%。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循环过程、城市下垫面、地表径流、水质及水系均受到巨大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正在不断地被打破。因此,保证人水平衡、人水和谐是城市经济发展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
4.1.3 城市经济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20世纪末,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城市型水问题。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如果不同步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则水的问题必将Et趋严重,甚至引发水危机.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的水安全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增强,水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法规体系与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从根本上又为克服水危机创造了条件[9]。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乡综合平均)每1km2的淹没损失约21.9 万元,至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134.5 万元,增加了5倍多。如果单以城市计算上升的幅度将增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