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型工业化:历史与现实的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368329
  • 作      者:
    白云伟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新型工业化-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通过对我国工业化实践进行纵向分析和研究,以揭示我国工业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规律性,并进一步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韵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增进对我国工业化模式选择的理性认识,从而在学理上更加深入地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2002年9月,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先生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在三年脱产学习期问,能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使我感到今生有幸!先生学贯中西、山高水长,尤其是他“不唯书、不唯上、不攀附”的治学风范,令我高山仰止!先生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更使我不敢在学业上有丝毫懈怠!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从论文选题到内容体系架构,再到语言文字精练的整个过程,先生都给以悉心指导。至今,我依然保存着从初稿到修改稿再到最后定稿的全部论文草稿。在每一稿的几乎每一页上,或圈或点、或删或补、或密或疏,都清晰记录着先生批改的红色笔迹。这是先生给予我最为厚重的一笔精神财富!每每看到这一摞草稿,仿佛看到先生伏案批改的情景。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无论如何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理论导航: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1.1  经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
    1.1.1  经济发展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研究对象、内容的不同,把古典经济学关于国民财富长期增长的研究区分为两种理论,即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和研究经济发展的理论。前者以发达国家为对象,认为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后者则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而且还有结构、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强调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不能增长的关键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制度不完善。因此,要理解经济发展概念还必须先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
    所谓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及数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既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范畴。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给经济增长作了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它的人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技术改进,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整体演进和改善,是伴随生产、分配和消费结构相应变化的经济增长过程。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理论导航: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1.1  经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
1.2  工业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1.3  工业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工业化理论概述
1.5  小结

第二章 历史回顾:中国工业化历程及其评价
2.1  过渡时期全面展开的工业化运动
2.2  计划经济下的赶超工业化及其特征
2.3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演变
2.4  小结

第三章 发展困境:传统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3.1  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失调
3.2  传统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分布
3.3  庞大的人口给工业化造成的压力
3.4  环境、资源约束下的高价工业化
3.5  小结

第四章 发展机遇:知识经济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4.1  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4.2  知识在经济增长中韵作用及其“报酬递增”效应
4.3  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与知识经济
4.4  知识经济为我国工业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5  小结

第五章 发展引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5.1  信息化的内涵、特征
5.2  新型工业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5.3  中国的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
5.4  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探讨
5.5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意义
5.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