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区分行业 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市政公用事业为城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提供必需的普遍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用性、自然垄断性特点。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服务质量体现了城市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园林和绿化是城市的基本要素。城镇供水、供热、供气企业所提供的是消费性公共产品,事关水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安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效率高低,又关系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承担重要的节能减排降耗任务,是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的进展不一,必须要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在改革过程
中因地制宜,区分行业,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研究。
一、改革和发展进程以及面临的新形势
(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要求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将“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作为当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这些表明,党和政府将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2.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决定》提出:“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
件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经营权;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要“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此可见,引入竞争机制,必须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的体制机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