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和状态,定位的恰当性直接关系到会计系统运行的效率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传统的会计目标研究和相关管制规范的制定都是从会计信息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而且大多将会计信息系统界定在会计实务工作的范围内,也较少关注会计目标实现的机制和过程。本文从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进行了界定,建立会计目标实现的多角度保证体系,并对会计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和考核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构建了会计未能达成目标的责任分析框架。
首先,上市公司会计目标的界定应结合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利益来考虑,仅仅考虑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全面的。会计信息披露对象也应当结合其向公司提供资源的状况,承担风险的高低和干预公司经济活动和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机会来确定。根据这些标准,本文将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确定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对象。由于满足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一般都能较好地满足控股股东等其他多数会计信息使用人的需要,但满足控股股东等其他会计信息使用人需要的会计信息并不都能满足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需要,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围绕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需要来确定。
其次,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是一个包括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规范制定、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实务监督在内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信息系统,上市公司会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这些活动的配合。其中,会计理论研究为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会计规范为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并为会计实务工作设定了可操作的标准;会计实务工作具体促成了会计目标的最后实现。由于会计规范固有的不完善性和会计信息提供人作假动机的存在,会计实务监督为会计目标的实现作了最后保障。虽然具体的会计活动主体实际上大都只关心自己分内的工作,对上市公司会计目标并不关心,但只要各会计活动主体都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就会自动实现。
第三,为了改进和提升上市公司会计系统的功能,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可以由不同的主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但不同主体的检验结果及其对会计系统的改进有不同的影响,应当结合检验的难易程度和检验的对象,由不同的检验主体对会计信息及其生成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验。
最后,上市公司会计未能达成预定目标的原因应当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规范制定,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实务监督等方面去寻找。因为任何一项活动的目标未能达成,都可能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只有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去查找,才能较好地确定具体原因所在,进而为改进上市公司会计系统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