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循环城市:城市土地利用与再利用:the use and reuse of urban lan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53624
  • 作      者:
    (美)罗莎琳德.格林斯坦(Rosalind Greenstein), (美)耶西姆.松古-埃耶尔马兹(Yesim Sungu-Eryilmaz)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是关于城市中被污染土地如何再利用的研究。由11篇文章组成,分为三个部分:1)空置土地现象,2)空置土地和棕色地块的再开发过程,3)空置土地的创新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译者:丁成日 周扬 孙芮 编者:(美)罗莎琳德·格林斯坦 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有相当多的城市是资源型或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或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棕色土地”或遗弃地的土地再开发利用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是美国的“棕色土地”或空置土地利用和再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城市土地再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和制造业型城市)转型道路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序言
  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完成了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转型,即从以制造业(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展成为以服务型工业(第三和第四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城市土地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术(包括交通)进步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交通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不像100年前那样能够成为影响工业场址选择的主要区位因子。而诸如劳动力和制度等以前不重要的因子往往却成为企业家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考虑因子。结果,由于美国对工业化进程的限制导致制造工业的空间布局出现以下四种变化:①从区域性和大都市地区的传统工业区转移到新兴人口聚集中心;②从中心城市转移到郊区;③从大都市地区转移到乡村地带;④从本国转移到亚洲及发展中国家。最著名的例子恐怕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纺织业和制鞋业的外迁和中西部地区汽车工业的衰落。
  制造工业区域输出的直接后果是城市土地被废弃或被不充分地利用。更重要的是,制造工业的迁出之后遗留下来的土地很可能是被污染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棕色土地”(Brownfield)。“棕色土地”指以前被利用过但现在没有被完全利用的土地或财产,“棕色土地”现在也许被部分地占有或利用。它可以是空置土地、遗弃地(derelictland)或被污染的土地。因而,如果没有必要的修补“棕色土地”不能够马上用于开发。遗弃地(derelict land)指的是被工业或其他发展形式严重损害以至于没有处理就不能够进行有益利用的土地(Journal of Enu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V43(1).49—69.Jan.2000)。
  城市土地利用和再利用的重要性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反映:①城市空置土地占城市土地相当大的比例(12.7%的城市土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②未来城市住宅土地有相当一部分将在“棕色土地”上建造(1998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的国家目标是,到2008年至少60%的所有新住宅应建造在“棕色土地”上;③没有适当地处理和整治的话,“棕色土地”上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可能带来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导致健康问题。
  中国有相当多的城市是资源型或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或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棕色土地”或遗弃地的土地再开发利用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这些土地不进行处理和修补,将导致环境和健康问题;而修补和处理这些土地意味着相当大的土地开发成本,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法律上讲,政府都应该介入城市土地的再利用。政府应制定什么样的经济激励政策才能在保护环境和保证健康的前提下促进“棕色土地”的再利用?政府应制定什么样的环境和健康标准来指导“棕色土地”的再开发?谁又应为“棕色土地”或遗弃地(derelict land)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负责?是以前的土地利用者还是未来的开发者?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产权,还涉及到法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着这个理念,我们将本书翻译成中文,献给读者,希望美国的“棕色土地”或空置土地利用和再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城市土地再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和制造业型城市)转型道路提供参考。看到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授予图书版权并提供资助,使本书得以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发行,笔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对他们给予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为帮助中国更好地发展、管理和规划城市,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积极资助图书在中国出版发行。例如,由笔者等所著的《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于2005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格里特·J.纳普(GerritJ.Knaap)所著的《土地市场监控与城市理性发展》一书于2003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格里特·J.纳普与阿瑟·C.纳尔逊(ArthurC.Nelson)所著的《土地规划管理》一书于2003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笔者翻译的《财产税与地方政府财政》一书(华莱士·E.奥茨(WallaceE.Oates)编著)于2005年由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另外,有关土地税的图书已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2004)。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资助并授予版权于近期出版的图书还有《公共用地租赁——政策探讨及国际经验》和《理性增长——形式与后果》。
  
  丁成日
  2005年12月
  于马里兰
展开
目录
致谢
前言 循环利用城市空置土地
罗莎琳德·格林斯坦、耶西姆·松古-埃耶尔马兹
第一部分 空置土地现象
第一章 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空置土地
迈克尔·A.帕加诺、安·O'M.鲍曼
第二章 西欧空置土地--20世纪历史、背景和政策纵览
巴里·伍德
第三章 空置土地经济学
艾伦·W.埃文斯
第二部分 空置土地和棕色地块的再开发过程
第四章 将棕色地块转变为社区财产--再开发障碍
拉维·布拉赫曼
第五章 污染是城市内部工业复兴的障碍?
玛丽·豪兰
第六章 针对城市空置土地及财产重利用的州政策的调查
南塞·格林·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