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最好的中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21245
  • 作      者:
    吴甘霖,邓小兰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快速提升中层核心素质,倾力打造中层精英团队!同名课程受到联想、海信、清华紫光等近1000家企业的中层经理和财政部等38个部委的中层干部的广泛好评!
  是中层培训团购图书之首要选择!同名课程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普遍欢迎!

展开
作者简介

  吴甘霖,著名管理培训专家,历任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美国美中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等职,现任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国资委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及考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甘霖主讲的各种培训课程,其服务对象包括全球服务业一明星企业Service Master、红牛集团等大型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各类高级总裁培训班;财政部等中央国家。近年来,吴甘霖主编了“甘霖智慧培训文库”,出版著作20多部。其中《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名列2005年全国图书排行榜人力资源管理类头一名,并被评为“2006十大经管图书”。
  邓小兰,历任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全国妇联华坤女性调查中心主任等职,现为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副理事长、高级培训师。邓小兰女士多年担任中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素质的提升问题有深入研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层管理者培训事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曾为她多次制作专题报道。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层培训团购图书之首要选择!
  同名课程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普遍欢迎!
  中层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 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己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不力,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面对这种“上挤下压”的困境,中层该怎么办?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了中层应该“怎样想”、“怎样做”,为中层摆脱困境,进而创造辉煌业绩与前程提供了行动指南。
  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还是期待中层提升的高层,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都会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层是什么?”在一次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做培训时,我问了在座 学员这样一个问题。 学员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时,人群中突然冒出一个声音:“中层是‘ 夹心饼’!” 此语一出,顿时引起了全场的大笑。大家之所以笑,一是觉得这个比 喻有意思;二是对此深有同感。在座的学员经过一番议论,最后总结为: 中层有三苦:一苦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二苦得不到下级的拥护;三苦 得不到同级的支持和配合。 作为中层,你是否也深有同感呢?的确,说中层是“夹心饼”似乎一 点也不过分。 如果工作严厉认真,很容易积怨于下,引起下属的不满,甚至被暗中 称为老板的“打手”;如果对下属很宽容,工作效率和质量往往又会大打 折扣,因此积怒于上,甚至被扣上“缺乏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帽子,搞不 好还会丢了饭碗。 有些中层为了既不积怨于下,又不积怒于上,只是拼命将责任和一些 本应由下属去完成的工作往自己身上揽。这样一来,工作是保质保量地完 成了,但却因此造就了一支松懈、不思进取的团队,最后的结局仍然是费 力不讨好。真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左右为难,两边受气! 作为中层,或许你会感叹:“中层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但是,经过我们多年来对企业案例的研究、分析后,却发现事实并非 如此。我们将中层分为三类:一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栋梁,是公司的中 流砥柱,主动担起公司的重任;二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夹心饼”,被 动地完成任务;三流的中层,处处埋怨,只会发牢骚,最终一事无成。 你属于哪一类的中层?或者说,你又希望成为哪一类的中层?毫无疑 问,你必定选择做一流的中层,因为这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中层! 有大境界才有大发展 中层管理者的发展靠什么? 能力?才华?勤勉…… 诚然,这些都与中层管理者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却并不是根本 因素。 那么什么才是决定中层管理者发展的根本因素呢? 经过对世界一流管理者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有很多高层都是从 中层成长起来的。 他们虽然性格、喜好、行事方法各有不同,甚至风格迥异,但有一点 却是相同的:具有大境界! 不久前,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一则惊人的消息:联想集团现任董事长 杨元庆的年薪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万港元!此时,他不过才四十岁出头。 杨元庆初人联想时,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员。可是短短十几 年,他就成为联想集团的董事长。 为什么杨元庆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 有记者曾就这个问题向联想的前任董事长柳传志提问: “联想内部有许多中高层管理者,他们的资历都比杨元庆深。为什么 您决定提拔一位年纪轻轻的中层,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 对此,柳传志的回答是: “我研究他已经很久了。之所以最终选择他当联想的接班人,是因为 他有着不同常人的大境界。” 为什么柳传志会这样说?他所指的“大境界”又是什么? 柳传志对杨元庆的深刻印象,源于一个电话。 一次柳传志给杨元庆打电话,说要派他去夏威夷参加惠普公司的全球 代理商大会。 杨元庆却回答说: “最近销售上的事情特别多,我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换具体管业务 的杨立斌去?” 这一回答让柳传志大为感慨: “当时出国风非常盛行,无论谁有了出国的机会都很高兴。杨元庆很 早就想出国,但是他却说让别人去,而且口气特别自然,漫不经心,绝没 有给我好像他有多高风格的感觉。” 柳传志对杨元庆良好的印象,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电话中产生了。 杨元庆之所以后来有这么大的发展,当然不只是这样一件事情。通过 对杨元庆成长历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他与一般中层三点最大的不同: 1 单位提前,自我靠后 面对出国的机会,杨元庆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首先想到眼下的 工作不允许自己出国,想都没想就让给了别人。 这就是境界:将单位利益提前,让自我利益退后。 在任何一个领导者眼中,这样的中层,必是最值得委以重任的,而杨 元庆也因此成为柳传志眼中的最佳接班人选。 2 创造第一,条件第二 杨元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客观环境有多困难,都不跟领导提条 件,而是自己想办法去创造条件。 杨元庆曾被任命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的经理,负责代理销售另一个公 司的仪器。别小看这个工作,这在当时非常不好干。 因为“分销”这个概念在当时刚刚进人中国,绝大部分的商家根本不 知道什么叫分销,什么叫代理。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个很难的工作,客观 环境没有成熟,怎么开展工作? 可是杨元庆并没有向领导抱怨、诉苦,也没有要求更多的资金或人力 支持。他带着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来到中关村十字路口,朝着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说声“一、二、三”,然后分头奔向各自的目标。 每看见一家卖电脑的商店,杨元庆他们就赶紧进去递上联想的名片, 告诉人家自己手上的东西有多好,并耐心地解释什么叫“代理”。 就这样,经过杨元庆和大家的努力,当年,这个部门的销售业绩就增 加了一倍。两年后,它的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加到了3亿元。 而杨元庆也因此被调到了更高的职位上,负责更重要的工作。 可以说,杨元庆的成功,和他遇事从不先讲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 挑重担而不谈任何条件,遇事先找方法,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 无论如何也要把工作做好。这样的中层,才是领导者眼中最值得信赖的栋 梁之才。P4-7
展开
目录
序 最好的中层就是你
第一单元 最好的中层怎样想
第一章  是“夹心饼”,更是栋梁
有大境界才有大发展
要当好管理者,先当好被管理者
不忍辱,怎能负重
永远不当“三拍干部”
承担是发展的加速器
第二章  要忠,还要能
一流=忠诚+能力
要忠,但不要愚忠
要恃才助上,不要恃才傲上
超越汗水型中层,做智慧型中层
善于总结,善于汇报
一流中层要主动创新
一流中层总有高绩效思维
第三章  是领头羊,更是指挥家
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
好领导不是独行侠
有战术水平,还要有战略思维
一流的激励大师
关心所有人,关注几个人  屈
用活奖罚两根指挥棒
第二单元 最好的中层怎样做
第四章  与上级有效沟通
下级更要当有效沟通的主人  厅
读懂上级
不说上级“傻”的三种理由
理解万岁?先理解上级的不理解
印象统治着世界
暗试比明试更重要
让自己的意见更好地被上级采纳
尖端之时不极端,绝地之处留余地
用业绩和坚韧改变成见
第五章  保证完成任务门
梦想写在沙滩上,目标刻在岩石上
把事做成功才是硬道理
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抓住完成任务的“关键点”
善于借用多种力量
不犯“先穿鞋子后穿袜子”的错误
要自觉,更要有制度
与安逸文化道别
永远不当“差不多先生”
第六章  做解决问题的高手飞
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效益
……
第七章 打造高绩效团队
第三单元 最好的中层怎样超越
第八章 超越你的优秀
第九章 超越你的部门
第十章 超越你的位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