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军篇】原文孙子日: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易处,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藏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倚仗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罐,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信著者,与众相得也。二、【行军篇】译文孙子说: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以下原则:通过山地,必须沿着山谷行进,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这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敌人渡水而来,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过一半时去攻击它,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相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行军作战的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在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周部落的重要原因。凡是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讨厌潮湿的洼地,重视阳面,避开阴面,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对军队的这些好处,是得自地形的辅助。上游下雨,洪水突至,要渡河的,应等待水流稍平稳之后。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们应远离这种地形,让敌人靠近它;我们应面向着它,而让敌人去背靠着它。进军路上遇有悬崖绝壁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仔细反复地摸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埋伏或隐伏侦探的地方。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依仗它占领险要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想诱我前进,因为他占领了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同我决战。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障碍,是敌人布下的疑阵;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野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突袭;飞尘高而猛,是敌人的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是敌人步兵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砍柴伐木;尘土少而时起时落,是敌人正在扎营。敌人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向我进攻;敌人使者言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动,部署在翼侧的,是在布列阵势;敌方未受挫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是另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布列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敌兵倚仗手中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集聚鸟雀的,下面是空营;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是恐慌的表现;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敌将无威严;旗帜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急躁易怒的,是全军疲倦的表现;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部队不返营寨的,是准备突围的“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失去人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不断惩罚部属的,是敌人处境困难;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交战又不撤退,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信任必能取胜。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的人,必成为敌人的俘虏。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么士卒一定不服,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去笼络他们,用“武”的手段去管束他们,这样就必能取胜。平素能严格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服从;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不会服从。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三、内容要点孙子围绕着行军作战论述了“处军相敌”、“文武之道”的作战方法和治军原则。古人说:“用师之本,在知敌情”,“未知敌情,则军不可举。”孙子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相敌32法,他能以细微定征候,通过逻辑推理,察微知情,看到事物的本质。虽相隔2000多年,即使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从直观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和摸到的情况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观点仍然是很有用的。“文武之道”为治军方略。所谓“文”是指教育、爱抚、感化、奖赏等管理方法;所谓“武”是指纪律、约束、惩罚等的管理方法。所以说,“文”与“武”是控制人类行为两种最具普遍性方法,充分体现精神与物质内在辩证关系。“文”与“武”这两种手段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场合用,对什么人用,用到什么程度,这全在公司领导的职能范围内,它是管理者的水平在管理艺术上的反映。文武之道有着无穷的变化,在管理中这种变化可以产生各种奇思妙想。P79-8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