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方管理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17844
  • 作      者:
    张应杭著
  • 出 版 社 :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东方管理智慧》剖析古老中国的儒、道、禅智慧 探寻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如果我们对中国一流的企业家作一个仔细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等中国企业界的教父们,都是将古老的东方智慧在新时期作了淋漓尽致的演绎的人物。“这类人在‘忍’字上做足了功夫,耐力之好、目光之远、城府之深、手段之高直追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国内某乳业集团的老总在听完东方管理智慧培训后,无不感悟地说:‘东方管理是大智慧,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门课是我们老总听的,西方管理课是经理人听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应杭,1963年生于浙江云和,现为浙江大学法学院MBA&EMBA中心教授。目前除了主要承担哲学和伦理学的教学外,还应聘兼任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讲教授,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MBA(中国)讲座教授,主讲“管理哲学——基于中国哲学的视阈”、“传统文化视阈下的企业管理”、“东方管理学”等课程。 近年来,已经在上海大众、格兰仕、美的、红蜻蜓、德力西、葛兰素史克、中策橡胶、西子 奥的斯、大庆石油管理局等三十多家企业作过培训,颇受好评。 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三卷)、《企业伦理学导 论》等,并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中国教育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迄今为止,已在海内外公开发表著述二百多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东方管理智慧》作者张应杭认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西方式的管理,这是技术层面的管理,称之为术;一种是东方式的管理智慧,称之为道。“术是治标,道却可以治本。”张应杭认为,近年来,东方管理智慧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世界管理界的重视,最终的原因就在这里。根据张应杭的研究,东方管理智慧总的来说,有六大原则:“人性本善”原则、“人我合一”原则、“道义唯上”原则、“以理制欲”原则、“尚无”原则、“德行不朽”原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东方管理的精髓
  有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就管理学理论而言,目前是西方的理论占据我们的主流话语系统。这主要因为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的国人意识到再不可夜郎自大,而必须向西方学习,这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正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很多近代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民族独立问题。但是在我们民族的不断发展、逐步走向富强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个怎样来弘扬自己传统文化的问题。而这个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如果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向西方学习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更要关注传统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相对于西方的管理而言别具东方的色彩,所以我们通常也称其为“东方管理智慧”。
  管理学中的“术”与“道”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要想面面俱到地来做一个系统的,或者说很全面的梳理绝非易事。本书旨在结合当今中国的管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以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实践当中碰到的一些难题为取舍标准,来看一看我们的古人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管理智慧。
  我们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东方管理智慧?或者进一步说,什么是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如果说西方的管理学是以“术”见长的话,我们传统的或者东方的、中国式的管理理念则是以“道”为尊。“道”这个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管理之道的一个精髓。
  那么,这个管理之道的“道”究竟是什么?“道”的内涵又具体是什么?
  事实上,许多西方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西方的一些学者在某些管理层面,比如说营销技巧、谈判技巧、方案制定等方面,做得非常细致,他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些模型比如数学模型来解决某些问题。但他们随即会发现,如果说只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没有“道”,或者说不提供一种路径、没有一种境界的话,所有的操作技术都没有意义。而中国的管理智慧恰恰是在“道”的问题上,弥补了西方管理学某些欠缺。
  所以,就现代管理学而言,“道”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恰恰是西方人开始在想的问题。他们发现,在中国哲学中“道”的内涵非常丰富,西方人在翻译“道”这个概念的时候,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英文当中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词来翻译它。一些人把它翻译成“规律”、“规则”、一些人则倾向将其译为“智慧”、“方法”,还有的人主张译成“道路”、“路径”等。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道”既有上面谈到的各个含义,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含义。所以后来比较通用的一个译法是TAO,即用他们的韦氏拼音注音了事。
  以“术”见长的西方学者对中国管理的如上理解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以“道”为尊,的确构成了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基本特色。
  东方管理智慧中的儒家之“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关于“道”的智慧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显然不可能把中国管理智慧中关于“道”的所有意思都一一穷尽,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些基本的阐释,比如说“道”在儒家那里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路径,就像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必须走上一条正确的路才能到达。所以,当时朱熹解释这个“道”,就说“道者,路也”。而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那里,他认为这个管理路径就是由“道”而“德”,所以“道德”这两个字,我们通常是连起来用的。因为“道”是一个路径,我走“道”,感悟到了这个“道”,并有了心得体会,那么我就有了“德”。所以,在古汉语中“得”与“德”相通,“得者,德也”,意思就是说,人必须对这个路径有一个体悟。因此,儒家非常强调对“道”的把握,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就是路径,就是人生道路,对管理者而言也就是治理之道。如果说你对这个路径有一个正确把握,那么就真正拥有了“德”。
  所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有一段经典名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就是说管理有两种思路:一是法治的思路,它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一种法治的管理办法,管理者宣布一种行政命令,然后再用刑罚,用国家的法律手段如监狱、警察、法庭等去保证它的实施。这种管理有没有效果呢?当然也有一定的效果,它可以使“民免而无耻”,即老百姓不敢做坏事。但是,这种管理的效果有限,因为他不敢做坏事却不是因为有一颗羞耻心。可见,在孔子看来,这个管理之“道”的境界比较低。
展开
目录
自序导言
第一编 东方管理智慧概述
第一章 东方管理的精髓
第二章 “人性本善”的管理理念
第三章 “利他主义”的管理伦理
第四章 “见利思义”的管理抉择
第五章 “不使可欲”的管理智慧
第六章 “不为而成”的管理目标第二篇儒家的管理智慧
第七章 “德治”的管理之道
第八章 “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第九章 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第十章 “正人正己”的修身之道
第十一章 “由道而德”的教化之道第三编道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二章 “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第十三章 “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第十四章 “虚其心”的处理之道
第十五章 “正言苦反”的管理思维
第十六章 “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第四编佛家的管理智慧
第十七章 “空观”的生命境界
第十八章 “诸法无我”的伦理情怀
第十九章 “不二真谛”的处世智慧
第二十章 “四摄”、“六度”的人格修炼
第二十一章 “敬畏因果”的柔性管理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