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审计理论体系发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79397
  • 作      者:
    郭华平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华平,1963年7月生。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87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财务会计专业本科,获经济学学士:1994年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199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审计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硕士生、MBA学员,本科生及CPA开设备类专业课程多门。从1996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在国家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专著、主编教材六部,获省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励五项。多年来坚持为地方建设服务,为江西省供电局、广东香江集团公司、江西汇仁制药集团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股份)、井冈山旅游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江西水电工程局、广东韶能股份有限公司(韶能股份)、江西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成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甬成功)、江西移动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赣粤高速)等大、中型企业提供财务咨询、人才培训和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对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思路是采用规范法和系统论方法分析审计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源,区别审计理论结构与审计理论体系的客观差异,搭建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框架,研究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提出审计本质是受托经济责任控制的基本观点,从而建立完善的中国式的审计理论体系。<br>    作者以理论思辨分析了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理论结构和审计体系、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学科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审计理论体系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审计理论体系的构成,提出审计理论体系包括审计动因理论体系、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审计发展理论体系四个子系统。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综述<br>一、提出问题<br>二、研究现状<br>三、研究方法<br>四、本书写作思路<br>五、本书应解决的关键问题<br>本章小结<br>第二章 中国审计思想和审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br>一、中国审计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br>二、中国早期审计思想探索<br>三、中国审计理论萌芽时期<br>四、中国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停滞时期<br>五、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恢复时期的审计思想<br>六、中国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阶段<br>本章小结<br>第三章 中国古代审计思想的形成<br>一、中国古代审计活动中的审计思想<br>二、中国古代审计制度中的审计思想<br>三、中国古代审计著作和思想家的审计思想<br>四、中国古代审计组织机构的审计思想<br>本章小结<br>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审计思想的形成<br>一、立宪运动推动审计的重大变革<br>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审计思想<br>三、中华民国时期审计专家的审计思想<br>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审计思想<br>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审计思想<br>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间审计活动<br>本章小结<br>第五章 审计理论结构与审计理论体系<br>一、审计理论体系研究应区分的几个概念<br>二、审计理论结构与审计理论体系的辩证关系<br>三、区分审计理论体系与审计理论结构的意义<br>本章小结<br>第六章 审计体系、审计理论体系与审计学科体系的关系<br>一、审计体系的再认识<br>二、审计学科体系研究<br>三、审计体系、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学科体系的相互关系<br>本章小结<br>第七章 审计理论体系论<br>一、审计理论体系构成的理论依据<br>二、审计动因理论体系<br>三、审计基础理论体系<br>四、审计应用理论体系<br>五、审计发展理论体系<br>本章小结<br>第八章 结论<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