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循环经济探析:以民族地区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6522
  • 作      者:
    彭秀丽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彭秀丽,女,1972年7月生于湖南龙山,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区域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论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信息化条件下循环经济的绿色效率分析》、《论落后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与后发优势的发挥》、《新循环经济“绿色效率”内涵和实现机制》等20余篇学术论文在《求索》、《经济问题探索》等刊物上发表;《关于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获2005年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循环经济理论研讨会”一等奖及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论坛”一等奖。《试析信息化条件下循环经济实现“绿色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获2007年6月湖南省经济学学会“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呼唤了人类理性的回归,人们感到挤压2性开发包括生态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寻找人类活动的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性及协调性。
    《区域循环经济探析:以民族地区为例》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对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结构、功能、价值链构成、绩效评价体系、运行模式、技术支撑和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探索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运动规律,以期为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制定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分析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矛盾的访求和为解决矛盾提出的政策建议,不仅对保持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第一章 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调整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而生的理性抉择。循环经济,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生态保护的压力之间两难选择的结果。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论的工业文明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在工业文明观的主导下,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只认识到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存在,几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发展物质生产上,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忽视了资源与环境价值的存在、忽视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形成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换言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将其加工成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并将在产品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排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中。概括起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如下特征:
    第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唯一标志的发展模式,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标志,把单纯的经济增长视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结果必然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资源日益短缺。
    第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以不可更新资源为主的高资源耗费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其生产依赖于大量的自然资源投入,能源和原材料的耗费量巨大,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煤、石油、天然气一直是工业各个部门的主要动力源,而这些矿物燃料并非取之不尽,工业的发展程度是与矿物能源的消耗量成正比的,工业发展越快,消耗的矿物燃料越多,带来的环境问题越严重。
    第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方式,在对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的生产过程中,在工业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废气、废渣、废液等污染物质,工业“三废”一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第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原料一产品一废物”的牛产方式,其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都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由于对必要的资源环境利用流程的忽视,在相当程度上加深了资源的耗费和环境污染。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暴露出以下明显弊端:
    一是环境压力增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在“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巨大浪费,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另一方面,人类高强度地从地球上提取各种物质和能源,然后又以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形式大量地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自然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这一模式下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和废物排放,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趋于尖锐化。
    ……
展开
目录
导论:区域发展中的循环经济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主要内容

上篇
第一章 循环经济概述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理

第二章 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概述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分析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实践
第一节 发达国家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发达国家区域循环经济实践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与模式选择
第二节 循环型农业模式
第三节 循环型工业模式
第四节 生态化服务业模式

第六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第一节 生态危机的技术探源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取向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

第七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
第一节 制度与区域循环经济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需求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分析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

第八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第二节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下篇
第九章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民族地区生态与资源状况分析
第二节 发展循环经济是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

第十章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第一节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第二节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

第十一章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
第一节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以湘西州为例
第一节 湘西州资源分布与区位特征
第二节 湘西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湘西州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
第四节 湘西州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