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6563
  • 作      者:
    权衡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对于中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学术探讨。对科学、理性地组织和开发我国的区域经济,提出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目标。对我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作了详尽的阐述。阐述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科学地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国家层面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格局。
    科学发展观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是关系中国发展的战略指针,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需要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地深化和融会贯通。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二、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挑战: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区域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东、中、西协调与互动发展,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经济政策倾斜等方面的差距较大,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这显然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差异比较大,而且还表现为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从前者来看,表现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收入差距比较大,以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比较,则可以发现,收入差距在2000年以后明显扩大,突出表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此外,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人文发展差异和人类发展方面。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性会更加突出。从发展的意义上说,发展的公平性包括了各种经济机会的公平、社会参与过程的公平和透明等等;不仅强调狭义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否公平,还强调了对于公民基本能力的保障、培养和提高,因此就必然包含了对于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关注与分配。为此,对于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公平发展的判断,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而是要更加关注不同地区公平发展的社会共享结果,如公民识字率的提升、预期寿命的增加、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等等。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式协调发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文献研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从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经济增长视角
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区域金融发展视角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人类发展视角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一节 东部地区发展:战略意义和发展模式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展定位和挑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之路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大开发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大开发:发展定位与挑战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的科学发展战略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东北振兴
第一节 东北地区发展:战略地位、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振兴东北战略:发展定位与现实问题
第三节 东北振兴的科学发展战略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
第一节 中部崛起:战略意义、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部崛起:发展定位与比较优势和问题
第三节 中部崛起的科学发展:战略选择与思路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创新和发展模式比较
第一节 中国区域开发的多元化模式: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对多元化区域模式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区域多元化开发模式的发展态势与问题
第四节 主要区域开发模式的科学发展战略
第八章 总结论:科学发展观呼吁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协调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