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外交.200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7178
  • 作      者:
    何茂春主编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的新趋势,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新问题,培养国际国内经济外交人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于2005年1月成立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多边和双边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规则与法制:世界贸易组织(WTO):非传统安全;国际市场;发展战略;中外经济关系;跨国公司;外交谈判;中国经济与产业安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与争端解决;国际经济组织;企业国际化战略等。    本研究中心开设以下主要课程:外交学、经济外交,国际经济法、外交史、国际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企业家外交素养、”走出去”实务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外交2007》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年度研究报告。
    2006年,中国的经济外交和平而有所作为,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过渡期”的结束,在入世5年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不再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经济外交会更加引起世界的瞩目。
    为了使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投资者方便地得到中国经济外交的深度可靠信息,也为了使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法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贸易的最新变化、世界市场、公关谋略和谈判技巧,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中国经济外交20072。《中国经济外交2007》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度中国经济外交的总结: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现状;“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中国海关、涉外税收、外汇平衡和对外投资、援助与劳务合作的总体概况;《中国经济外交2007》涵盖了2006年度中国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重要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经济外交等政策、规则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经济外交2007》的深度分析部分精心挑选了本研究中心和国内外经济外交学者的研究文章,选材涉及能源外交、贸易摩擦应对、双边经贸合作和WTO等方面。
    《中国经济外交2007》具有贴近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涉猎广泛,分析透彻、归纳指导性强的特点,可供各级政府管理者用作经济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制定全球发展战略的必读指南:还可作为全国各高校国际经济学、对外贸易、外交学、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和统计学等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必备参考用书;也是广大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状况的最佳资料和工具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Ⅰ篇  总论
    第1章  2006年中国经济外交简况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快速发展
    2006年全球经济运行良好:世界GDP增长了3.7%;全球FDI流动增长了1/3,达1.23万亿美元。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9 4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7 %,连续四年实现10%以上增长;2006年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为10 663亿美元,比2005年末增加2 475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06年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808 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35%。国内储蓄突破14.7万亿元。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经济合作在2006年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1—12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7 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增幅超过了2005年(见图1—1)。其中:出口总额9 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总额7 916.1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顺差1 774.7亿美元,增长74%。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7.5%左右,继续保持继美国(2006年进出口总额为2.957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037万亿美元,进口1.92万亿美元)、德国(2006年进出口总额为2.02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112万亿美元,进口0.91万亿美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的地位。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推测,中国有望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2006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具体情况参见表1一1:
    2006年中欧贸易总额达2 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贸易顺差额达916.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0.7%。欧盟是中国2006年技术引进的最大来源地,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占中国全年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近4成,接近中国从日本、美国技术引进的总和。截至目前(2006年底,余同),中国自欧盟累计引进技术23000多项,合同金额近千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2006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 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中美已互成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06年中美贸易也是中国第二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中国贸易顺差额达1 442.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6.2%。
    日本与中国两国贸易额连续第8年上升,2006年贸易额达到2 0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首度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达2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3%,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地。
    2006年,中国香港地区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达16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中国香港地区是中国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顺差额达1 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
    2006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达1 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0%。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为182.1亿美元,同比下降7.1%。
    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1 3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韩国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韩国还是中国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地,2006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达452.5亿美元,同比增长8.6%。据韩方统计,中国继续保持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2006年,中国台湾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达1 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中国台湾是中国内地第七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中国内地对中国台湾贸易逆差达6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2006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为334亿美元,超出去年同期指标15%。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成为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俄两国边境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到70亿美元。
    2006年,中国一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达3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第十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逆差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249亿美元,提前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目标。根据中方统计,2006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根据印方统计,2005--2006财年,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利用外资
    2006年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2006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口径数据(含银行、保险、证券)为: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 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o6%。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7.7%;房地产业为11.8%;金融业为9.7 0fr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2.9%。全国非金融领域(不含银行、保险、证券)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 473家,同比下降5.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
    2006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中国香港(202.3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12.48亿美元)、日本(45.98亿美元)、韩国(38.95亿美元)、美国(28.65亿美元)、新加坡(22.6亿美元)、中国台湾(21.36亿美元)、开曼群岛(20.95亿美元)、德国(19.79亿美元)、萨摩亚(15.38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同期非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3.86%。
    2006年亚洲十国/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6.5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37%。同期,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14.3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6.41%;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7.9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51%。
    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对外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ODI)正在稳定、快速、持续发展。“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分别是26%、25%、110%、78%、80%。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全球排名由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13位。其中:股本投资77.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47.9%;利润再投资32亿美元,占19.8%;其他投资52.1亿美元,占32.3%。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33.3亿美元。
    2006年,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25,高于发展中国家1:0.19的一般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的1:1.2到1:1.4的水平。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已见成效。可以预见,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德意志银行预估,到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达到6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但是,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比重还很小,存量仅占全球的0.59%,并且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香港、非洲(主要分布在苏丹、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南非等国),主要投资领域是能源、基础材料、电信以及电子消费品等行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依然有限。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据测算,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每增加1亿美元,可带动中国GDP增长26亿元。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经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拉美国家及美国等工程承包发达市场也有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以亚洲、非洲为主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2006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稳步、快速增长,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全年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 658亿美元,签订合同额2 519亿美元。中国公司承揽的大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前景光明。
    作为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劳务合作在2006年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全年完成营业额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新签合同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5.1万人,比2005年同期增加7.7万人;12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7.5万人,较2005年同期增加11.1万人。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10亿美元;合同额456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82万人。
    目前,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是英国、俄罗斯、塞班、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日本、立陶宛、匈牙利、澳大利亚、德国、罗马尼亚、韩国。在全球经济稳健发展之下,上述国家的经济将会稳步、持续发展,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也可保持持续发展。
    对外设计咨询,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在2006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年中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45.4 %;新签合同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外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签订合同额27.5亿美元。
    对外援助
    对外援助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回报国际社会、履行国际大家庭成员的道义准则的方式,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经济外交的当然组成部分。
    对外援助除了能增进中国与受援国的信任和友谊、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加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争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的支持外,还能促进中外双边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不同于西方国家直接“给钱”的援助,中国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要,采取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包括援建成套项目,如农场、糖厂、学校、医院和卫生中心、会议大厦、办公楼、体育场馆、铁路、公路、电站、水利项目等)、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援外医疗队、提供物资援助、紧急救灾援助,技术支持等对外援助的形式。
    目前,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非洲(53个国家)、拉丁美洲(安提瓜和巴布达、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古巴、圣卢西亚、苏里南、乌拉圭、多米尼克、格林纳达等)及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国家和地区(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美国飓风灾害等重大灾难后,中国在最短的时间里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政府积极行动,在双边和多边层次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2006年8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外事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国内工作大局,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外界媒评论说:“中国外交将着重为经济服务。”
    事实上,经济外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4月胡锦涛主席先后出访非洲和南美几个重要产油国,对推动开展能源合作起到重大作用。2004年8月31到9月1日,国务院首次在京召开了全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的指导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开展经济外交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2006年,中国积极开展首脑外交。1月9日至12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访问哈萨克斯坦。3月20日至4月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问越南、.印尼、马来西亚。4月1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新西兰、斐济、澳大利亚、柬埔寨。4月18日至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5月22日至6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希腊、俄罗斯。6月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保加利亚、瑞士、挪威。6月17日至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埃及、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8月27日至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访问卢旺达、马达加斯加、博茨瓦纳、加蓬。8月28日至9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并访问总部设在巴西圣保罗的拉美议会(Latin-American ParLiament)。9月9日至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芬兰、英国、德国和塔吉克斯坦。10月22日至11月4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问英国、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11月15日至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等四国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会议。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频率和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6年,中国先后接待了玻利维亚、朝鲜、沙特、俄罗斯、罗马尼亚、土库曼斯坦、也门、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塞内加尔、老挝、瑞典、委内瑞拉、贝宁、卢森堡、马尔代夫、立陶宛、巴布亚新几内亚、韩国、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塞舌尔、博茨瓦纳、苏丹、刚果(布)、乌干达、塞拉利昂、卢旺达、加纳、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坦桑尼亚、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马里、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吉布提、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南非、阿尔及利亚、贝宁、多哥、厄立特里亚、津巴布韦、尼日尔、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领导人。他们有些是专门来访问中国的,有些是来参加在中国举行的领导人峰会的。
    2006年,中国接待了巴西副总统:德国总理、意大利总理、日本首相、埃塞俄比亚总理、俄罗斯总理、韩国国会议长、欧洲议会议长、美国参议院临时参议长、日本参议院议长、日本众议院议长、德国外长、俄罗斯外长、美国国务卿、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联合国秘书长等人的访问。
    总之,2006年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在同受访国或来访国领导人会谈中,经贸等经济合作问题大都会被涉及,中国领导人大都会提出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建议;随行中国领导人访问或者陪同中国领导人接访的人员中也有大量的企业界人士;双方大都会签订与经贸相关的合作协议、谅解或合同。这说明,中国的双边经济外交进行得如火如荼。
    ……
展开
目录
第Ⅰ篇  总论
第1章  2006年中国经济外交简况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行动,在双边和多边层次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能源外交成果丰硕
应对贸易摩擦的中国经济外交

第2章  2006年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3章  “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与2007年目标
中国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国商务部制定“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4章  2006年中国海关税收、涉外税收与外汇平衡
海关税收
涉外税收
外汇储备

第5章  2006年中国财政金融外交
对外财政合作
对外金融合作

第6章  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援助
对外工程承包
对外劳务合作
对外援助

第7章  2006年中国涉外投资
利用外资
海外投资

第Ⅱ篇 分论
第8章  2006年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经贸
关系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经贸关系
内地与中国香港的经贸关系
内地与中国澳门的经贸关系

第9章  2006年双边经济贸易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其他非欧盟成员的西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加拿大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大洋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双边自由贸易区进展

第10章  2006年中国多边经济外交
中国与WTO
中国与八国集团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与世界银行
中国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
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

第Ⅲ篇深度分析
第11章  中国对内与对外能源政策分析
能源进口国能源不安全的表现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对能源安全保障手段的选择
结论

第12章  2006年中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分析
中韩建交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形式、进展和制约
中韩建交后两国交往的全面发展和经贸环境的改善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的问题
中韩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第13章  贸易摩擦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引言
日本的产业转移与贸易摩擦
海外投资促进贸易争端的解决
日本战后主导产业的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日本案例对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启示

第14章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合作政策的发展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援助的主要发展情况
日本一马来西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合作政策的前景分析

第15章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多边法律体系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

第16章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用研究
WTO争端解决机制
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状况分析
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应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建议

第17章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分析
国家实行出口管制的原因与分类
高技术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
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差异的简要分析
结束语
第18章  正确理解应对反补贴调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