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彩图珍藏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37291
  • 作      者:
    (英)凯恩斯(John Mavnard Keynes)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拯救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巨著,其作者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因此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它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并引爆“凯恩斯革命”,与《国富论》、《资本论》并称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三大经济学巨著。
  凯恩斯的理论被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西方经济社会曾以 “有没有读过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有没有头脑”的衡量标准。

展开
内容介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巨著。它问世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以其独到的“有效需求理论”与“乘数理论”,解释了生产水平倒退及失业率骤增等传统经济学无力解答的现实问题。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而《通论》所论述的正是这些现代人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一改传统经济学著作刻板的面孔,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即使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也可以在轻松愉悦中阅读这部世界名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经济学。
  要理解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只有一位经济学家可以求助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位经济学家就是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格里高利· 曼昆
  如果凯恩斯能和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一样被划为宏观层次的创新性的思想家,从而导致现代思想革命的话,那是由于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经济学的贡献,其中包括对经济科学和政策指导的贡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明斯基
  J.M.凯恩斯是一位天才,而作为一名政治经济学者,他对专业人士和一般群众的思想都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要找出一位与之相比拟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重提亚当·斯密。
  ——英国泰晤士报1946年4月22日为J.M.凯恩斯撰写的讣文
  在整个经济学历史中,该书仍然是最难懂的著作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布劳教授
  也许我们要更早一点宣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成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最重要著作。
  ——美国著名教授 哈利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1章资本的边际效率
  Ⅰ 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
  如果某一资本资产的寿命是n年,在这n年中,该资产能够生产出产物,从此产物的价值中减去为取得此产物所付出的开支,就会得到一组年金,用Q1,Q2……Qn来表示。我们可以将此组年金称之为投资的未来收益(prospective yields)。
  当一个人购买了某投资品或资本财产时,其实是将取得此组未来收益的权利购买了下来。与投资的未来收益相对立的,则是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supply price)。所谓供给价格,并不是在市场上实际购买该资产所支付的市场价格,而是足够引诱厂家增产该资产的一个新单位所需的价格,因此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有时又会被称为该资产的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通过一种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其供给价格的关系,可以得到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说得更精确些,我所说的资本的边际效率,就等于一个贴现率,用此贴现率把该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折兑成现值,那么该现值正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用同样方法,还能够得到各类资本资产的边际效率,其中最大的,可被视为是一般资本(capital in general)的边际效率。
  读者应该注意到,所谓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根据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以及其当前的供给价格来进行定义的,因此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将钱投资在新增资产上,所能预期取得的报酬率(rate of return),而与历史上记录的结果——即在该资产寿命告终之后,原投资成本收入的报酬率——无关。
  在任何时期中,如果对某类资本的投资增加,那么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就随投资的增加而减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该类资本的供给增加时,其未来收益会下降;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当该类资本的产量增大时,其生产设备所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其供给价格会提高。短期内资本的边际效率之所以达到均衡,主要是依赖第二类因素。但时间越长,第一类因素的重要性就会越大。因此可将每类资本建立一个表,这样表中就会显示出,在某一时期内为了使边际效率降至一个特定的数值,所需要增加的投资量为多少。那么我们将此类表格都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总表,这份总表所指示两者的关系是总投资量与总投资量相对应的,并由其建立的一般资本的边际效率。我个人将此总表称为投资需求表(investment demand schedule ),或资本的边际效率表(schedule of the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当前的实际投资量,一定会达到某一点,从而使各类资本的边际效率,都不得超过现行利率。这个道理应当是显而易见的。换句话说,投资量一定会达到投资需求表上的一点,该点上一般资本的边际效率正好等于市场利率。
  同一事实,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设Qr为某资产在r 时的未来收益,又设dr为r 时的一镑,按当前利率进行折现的值,那么ΣQrdr为投资的需求价格。投资量一定会达到一点,使得ΣQrdr等于该投资的供给价格(定义见上)。设ΣQrdr小于供给价格,那么当前就没有对该资产进行投资。
  因此投资引诱(induce-ment to invest),一部分是由投资需求表所决定,一部分是由利率所决定。至于决定投资量的因素,实际上复杂程度究竟如何,就必须到本篇结束时才能得到真正的了解。但我要求读者马上就注意到一点,仅仅知道某资产的未来收益以及该资产的边际效率,还无法得知利率是多少,或该资产的现值是多少。我们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得知利率的值,然后将该资产的未来收益按该利率还原,从而求得该资产的现值。
  Ⅱ 对边际生产力、边际报酬、边际效率及边际效用的辨析
  上面提到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与通常用法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资产的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边际报酬(yield)、边际效率(efficiency)边际效用,都是我们常用且熟悉的名词。如果想在经济文献中,找出很明白的一段,能够清楚地说明经济学家使用这些名词时,通常究竟是什么意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少存在三点模糊不明的地方,必须加以澄清。第一是物质与价值的区别。我们究竟是在讨论产物的物质增量呢?还是在讨论产物的价值增量呢,前者是由于每单位时间内,资本的使用量增加一物质单位(physical unit)时所引起的,后者是由于资本的使用量增加一价值单位时所引起的。但在前者中存在着“什么是资本的物质单位”这种种类似的困难。我确信这些困难想要得到解决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解决这些困难。当然我们可以说,如果10个人的耕地面积不变,增用若干机器,那么所产出的麦子一定会增加。但如果要将这种说法,转化为算术比例,则除非将价值观念引入,否则就根本没有办法了解。许多与这方面相关的讨论,大都着眼于资本的物质生产力,至于什么是资本的物质生产力,就往往不加说明。
  第二是绝对数和比例数的区别。所谓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个绝对量呢,还是一个比例?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资本的边际效率的维度(dimension),与利率的维度相同。从上下文的观察来推断,似乎资本的边际效率必须是一个比例。然而这个比例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呢,往往缺乏清楚的说明。
  第三是一项与多项的区别。我们要明白地分辨两者:其一是少量的增用资本,在目前的情形下,能够取得的价值增量。其二是在该新添资本资产的整个寿命中,所能够预期取得的一系列价值增量。也可以说是Q1与整个Q1,Q2,…… Qn,列数的区别。这点的分别并不是很明了,因此一直是混乱与误解的根源。这就引出了预期(expectation)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问题。在讨论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大多数专家中,似乎除了Q1 之外,对于整个列数的其他各项,都不是十分关注,然而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除非是静态理论中。因为在静止状态下,这些Q 都相等。在分配论中常会提到,资本在目前得到的报酬,与其边际生产力(不论边际生产力的定义如何)相等的这种说法。其实这个理论只有在静止状态下才成立。在静态社会中,资本的当前收益的总和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在生产边际上,资本的当前收益(即产物的供给价格中所包含的资本报酬),就等于该资本的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与边际效率没有密切的联系。
  上面曾讲过,对于这个问题,极少有清楚的说明。但我仍然相信,我以上所下的定义,与马歇尔使用这些名词时的意义非常接近。马歇尔本人有时用资本的“边际净效率”一词,有时则称之为“资本的边际效用”。以下引文,是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6 版,第519~520 页)选出的,是该书中跟这个问题最有关系、最紧凑的几段。为表达马歇尔的要旨,我将原书中并不相连的几句话连在了一起。
  现在假设有一个工厂,可以增用价值100镑的机器,而不增加其他开支。增用该机器之后,该工厂每年净产量的值(即除去该机器本身的折损以外)将增加3镑。如果投资者将其资本都首先投在了利益优厚的地方,不过经过这个程序达到均衡之后,投资者还是觉得值得——而且仅仅值得——雇用该机器,那么我们通过这个事实,就可以推断年利是3%。但这种举例仅仅指出了价值决定因素的一部分。用此类例证作为利息论,或作为工资论,就一定会犯循环推理的毛病。假设在没有任何风险的证券上,利率为年利3%,又假设制帽业吸收资本100万镑,这就表示制帽业可以妥善地使用这100万镑的资本,宁可支付年息3%,也不愿意放弃这份资本不用。如果年息为20%,那么也许还会有若干机器,是制帽业不能不用的。年息为10%时,所用的机器都增多,年息为6%时,就会更多,4厘时,又会多。最后,因为年息为3%,因此所用机器就会很多。设最后这个数量为X,那么当机器的数量可以调节时,其边际效用——即仅仅值得使用的那个机器的效用——为3%。
  通过上面的引文,可以知道马歇尔非常清楚,如果我们想通过上面的思路来决定实际利率,就一定会犯循环推理的错误。在这一段里,马歇尔似乎接受了上面的观点,即如果资本的边际效率表不变,那么利率就会对新投资的数量起决定作用。如果利率是年息3厘,就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出100镑来购买一台机器——除非他希望在除去成本及折旧之后,每年净产量的值可以增加3镑。在第14章的另外几段中,我们就会知道,马歇尔可没有如此谨慎,每当论证就要出现破绽时,他就会裹足不前。
  费雪(Irving Fisher)教授在他所著的《利息论》(1930年出版)一书中,尽管没有用到“资本的边际效率”这个名词,但他所说的“报酬超过成本率”(rate of return over cost),与我所说的“资本的边际效率”,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费雪教授说,“所谓的报酬超过成本率,就是一种利率,用这个利率来计算所有成本的现值,和所有报酬的现值,恰好能够让二者相等”。他进一步说明任何一方面投资的多少,是由报酬超过成本率与利率的比较所决定的。想要引诱新投资,“报酬超过成本率就必须大于利率”,“这个新因素,在利息论的投资机会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费雪教授所用的“报酬超过成本率”一词,与我所用的“资本的边际效率”一词,不仅在意义上相同,而且在目的上也完全相同。
  Ⅲ 资本边际效率的决定因素
  资本的边际效率,不仅由资本的现在收益所决定,也由资本的未来收益所决定。如果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就容易对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和重要性产生误解。要明白这点,最好事先说明如果是在人们预料之中,或由于劳动力成本(即工资单位)的改变、新发明与新技术的引进,未来生产成本将会有所改变时,资本的边际效率将要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所产机器的产物,在该机器寿命期限内,必须与今后所产机器的产物互相竞争。以后问世的机器,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降低、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其产物的价格,与今日的相比会低些,也还是值得生产的。不但如此,其数量也必然会增大,生产物的价格也必然会下降。既然以后产物的价格有降低的趋势,那么届时雇主所采用的新旧机器设备得到的利润(以货币计算)也会降低。只要人们预测这种发展是可能的——哪怕不是必然的——今日所产资本的边际效率就会因此而降低。
  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所以只要人们预测货币的购买力,在未来和今日有所不同,就足以影响当前的产量。如果预测货币的价值将下降,那么就可以刺激投资,使一般就业的数量增加,因为这种预测是提高资本边际效率表的,也就是提高投资需求表的。相反,如果预测的货币价值上涨,那么对当前的投资和就业就会有不利影响,因为这种预期是降低资本的边际效率表的。
  费雪教授起初所谓的“增值与利息”(theory of appreciation and interest),其真正意义也是这样的。费氏认为货币利率(money rate)与真实利率(real rate)二者的区别是,后者是等于前者矫正货币价值变动的利率。但费雪的这种说法并不容易了解,因为他没有说清楚,到底货币价值的改变,是否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这里我们有一个无法避免的两难论:如果货币价值的改变不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么对于当前行为就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么现有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调整,因此持有货币与持有物品的好处又会再一次相等,利率也没有必要发生变动。持有货币的人也不需要因为贷款期间货币价值的变动而受损或得到利益。庇古教授假定货币价值的改变,是在一部分人的意料之中,但却是另一部分人所不能意料的,他想借此来躲避这个两难论,但也没有成功。
  错误的起因,是由于他们错误地认为未来货币价值的改变会对利率造成直接的影响,其实它只影响一特定量的资本的边际效率。现有资产的价格,经常会随人们对未来货币价值的预期改变而进行立即的调整。这种预期改变的重要性,是因为其可以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从而影响新资产的生产。现假设人们预期物价将要上涨,这种预期之所以刺激新资产的生产者,不是因为这种预测可以提高利率(提高利率从而可以刺激产量倒是奇闻,事实上,如果利率上升,那么刺激作用就会因此而被削弱),而是因为它提高了某一特定量资本的边际效率。如果利率的上涨,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提高,程度相同,那么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不会对产量发生作用。如果想要让其有刺激作用,利率的上涨程度就必须很小,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提高程度必须很大。的确,费雪教授的说法,最好用“真实利率”这个观念重写一遍;“真实利率”是一种利率,在此利率下,人们对未来货币价值的预期虽然改变,但对当前产量并不会产生影响。
  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人们预期的未来利率将下降,那么它足以降低资本的边际效率表。其原因是今日机器的产物,在该机器未来的一部分寿命中,必须与以后机器的产物互相竞争。这样,以后所产机器,就可以满足于较低的收益了。然而这点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今日对未来利率体系的预期,一部分会在今日的利率体系中体现出来。不过它或多或少总会有些不良的影响,理由是今日的机器,在寿命快要结束时的产物,也许会与届时问世的机器的产物互相竞争,而且对届时所产机器只要求一个较低收益就可以了,因为在今日所产机器的使用寿命告终之后的利率也会比今日低。
  某特定量资本的边际效率与预期的改变有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有这种关系的存在,资本的边际效率才会发生急剧的变动,经济周期才会产生。在以下第22章中,我们将指出,繁荣之后会出现不景气,不景气之后又会出现繁荣,这一系列现象可以用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利率的相对变动来进行分析与说明。
  Ⅳ 影响投资的两类风险
  能够影响投资数量的风险有两类。这两类风险,应当——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加以——分辨。第一类是雇主或借贷者的风险,原因在于借贷者心目中有些怀疑,不敢肯定他是否真能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未来收益以及得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一个人用其自有资金投资,那么只须考虑这类风险。
  如果有借贷制度存在,那么又会有第二类风险,也与投资数量有关,可将其称之为贷者的风险。所谓借贷制度,就是借者提供若干担保(动产或不动产),而贷者则会根据这些条件进行相应的放款。贷者风险的起因有二点:(a)道义上的风险,例如借者故意不履行债务,或利用其他方法——可能是合法方法——进行逃避;(b)担保品不足。后者是由于事实与预期的不相符所引起的,并不是故意不履行债务。此外还有第三类风险,即货币价值的可能变动,给贷者带来的不利,因此贷款比不上真正持有资产安全。但这第三种风险的全部或一大部分,应当已经在持久性资产的价格之中出现了,并且已包含在其中。
  第一类风险,当然也会有降低的方法,例如平均分摊,或增加预期的正确性等,但它确实是真正的社会成本(real social cost)。第二类风险就不是这样了,如果贷者与借者是同一个人,那么这类成本就会不存在,因此第二类风险是投资成本之外的额外增加。不但如此,一部分贷者的风险,与一部分雇主的风险,互相重复,因此凭借计算最低限度的未来收益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时,这一部分贷者的风险会在纯利率(pure rate)基础上,重复计算两次。其理由如下:如果有一项事业的风险性很大,那么在借款者看来,必须在预期收益与利率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额,才值得借款;同理,在贷款者看来,必须在实际利率与纯利率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额,才值得放款——除非借款者异常富有,可以提供许多担保。如果借者的期望非常有利,那么就可以抵消借者心目中的风险,但却无法消除贷者心目中的不安。
  有一部分风险会被重复地计算两次。这个事实,据我所知虽然一向没有受到重视,但在某种情况下,或许很重要。在繁荣时期,如果情绪乐观,就不免轻率,往往会低估贷者风险与借者风险两者的大小。
  Ⅴ 资本边际效率对经济理论的作用
  资本的边际效率表非常重要。因为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个因素对未来的预期产生影响的,其维系现在与将来的力量,与利率比起来要大许多。静态社会还是没有改变,所以就不会存在未来的改变,从而影响现在。只有在静态状态下,才能将资本的边际效率看做是资本设备的当前收益,然而这种看法,却断送了今日与明日之间在理论上的联系。就是利率,也成为了一个现时现象(current phenomenon)。如果我们将资本的边际效率也转化成现时现象,那么在分析当前均衡状态时,将无法直接计算出未来对现在的影响。
  现有经济理论常在静态状态下来讨论问题,因此经济理论与现实非常脱节。在引入使用者成本和资本的边际效率这两个概念(定义见前)后,经济理论又出现了现实性,同时又将经济理论需要修改和适应的地方,减到最低限度。
  因为存在持久性设备,所以在经济上未来与当前就产生了联系。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是首先影响了持久性设备的需求价格,然后才影响现在的。这种说法与我们一贯的思路相符。
展开
目录
目 录 西方经济学派源流简表/1 原 序/14 导读/16
第壹篇 引 论
《通论》中的就业理论不仅适用于传统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情况,而且还适用于各种非充分就业的事例。
传统经济学中误认为的失业其实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两种情况的。
它们存在下的劳动市场体系也是由需求曲线和使用曲线组成。但他们却忽视了第三种类型的失业。
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和有效需求原理同时说明的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才是符合实际状况的理论。
第1章 正名/20
第2章 古典学派的前提/21
Ⅰ古典学派就业理论的两个错误假定/21
Ⅱ真实工资、货币工资对劳动力就业情况的影响/23
Ⅲ货币工资争论影响下的真实工资/29
Ⅳ“非自愿性”失业/31
Ⅴ对古典学派第二个假设的批驳/32
Ⅵ经典学家们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理论的讨论/33
Ⅶ经典学派的三个相互依存的假设/36
第3章 有效需求原则/37
Ⅰ与就业相关的术语/37
Ⅱ各种因素变动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39
Ⅲ被普遍接受的迷惑性学说/43

第贰篇 定义与观念
对经济概念的模糊不清是造成我们不理解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衡量单位问题而论,单位的不同,直接导致经济总量只能用价格的总和来表示。
在《通论》出版以前,西方并没有系统的国民收入的概念和统计数字,
所以明确、清晰地说明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引起的问题对分析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4章 单位的选择/46
Ⅰ引论/46
Ⅱ重论古典经济学家未能清晰解释的经济概念/46
Ⅲ决定就业量的各种因素/50
Ⅳ用产量与就业量表达的供给函数/53
第5章 预期与就业/54
Ⅰ期望值对投资和就业量的影响/54
Ⅱ由期望值决定的就业量/57
第6章 收入、储蓄及投资的定义/59
Ⅰ使用者成本的定义及相关因素/59
Ⅱ储蓄与投资/66 附录 论使用者成本/68
Ⅰ再论使用者成本的概念和现实意义/68
Ⅱ使用者成本的计算方法/72
Ⅲ过剩设备对使用者成本的正面影响/73
Ⅳ马歇尔对使用者成本的错误理解/74

第7章 再论储蓄与投资的意义/76
Ⅰ对储蓄和投资不相等的分析/76
Ⅱ投资的定义和它对资本的影响/76
Ⅲ储蓄和投资的差别/78
Ⅳ强迫储蓄的局限性/80
Ⅴ再论储蓄和投资的现实意义/81

第叁篇 消费倾向 社会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决定的,
而最终决定有效需求规模的心理因素
之一就是所谓的“消费倾向”。
不但如此,而且,不论从人性角度来看,还是基于经验中的具体事例,消费倾向都是一
条极具影响的心理规律。

第8章 消费倾向: (一)客观因素/86
Ⅰ消费倾向和消费量/86
Ⅱ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88
Ⅲ对消费量和收入的研究/91
Ⅳ决定消费量的诸多因素/94
第9章 消费倾向: (二)主观因素/100
Ⅰ不利于消费的八种动机/100
Ⅱ利息率改变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102
第10章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104
Ⅰ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对就业量的影响/104
Ⅱ乘数对就业量的重要作用/106
Ⅲ投资数量改变所导致的变化/108
Ⅳ难以预测的事件对就业量的影响/110
Ⅴ储蓄、收入与社会富裕/112
Ⅵ举债支出和开采金矿/115

第肆篇 投资引诱
投资量的多寡取决于对投资的诱导,实际上也就是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相对的高低。
资本边际效率代表投资带来的利益,利息率代表投资的代价。
如果利益高于代价,资本家就会加大投资力度,反之则会对投资的去向进行斟酌。

第11章 资本的边际效率/120
Ⅰ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120
Ⅱ对边际生产力、边际报酬、边际效率及边际 效用的辨析/123
Ⅲ资本边际效率的决定因素/127
Ⅳ影响投资的两类风险/132
Ⅴ资本边际效率对经济理论的作用/133
第12章 长期预期状态/134
Ⅰ未来收益的推测/134
Ⅱ信任状态/135
Ⅲ投资的原因及方式/136
Ⅳ“按成规办事”/138
Ⅴ投资市场中不可捉摸的因素/139
Ⅵ投资市场/143 Ⅶ其他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146
Ⅷ 减轻我们对未来茫然无知的要素/147
第13章 利率通论/148
Ⅰ引论/148
Ⅱ消费倾向和流动性偏好/149
Ⅲ货币与几种因果关系/154
Ⅳ投机动机的灵活偏好和“空头状态”/154
Ⅴ储蓄/154
第14章
古典学派的利率论/156
附录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经济学原理》以及其他著作中的利率论/164
Ⅰ马歇尔、埃奇沃斯及庇古教授对利率的见解/164
Ⅱ李嘉图对利息率的见解/167
Ⅲ米赛斯教授的奇特利率论/170
第15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 商业动机/171
Ⅰ投机种类/171 Ⅱ流动性偏好函数和各动机的函数关系/175
Ⅲ限制利率的各种因素/178
Ⅳ对货币数量的讨论/180
第16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观察/181
Ⅰ个人储蓄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181
Ⅱ决定生产效率的因素/183
Ⅲ资本的充裕状况与边际效率、利息率的关系/186
Ⅳ用利率控制法改变社会弊端/189
第17章 利息与货币的特性/190
Ⅰ利息率的一般特征/190
Ⅱ不同资产的利息率/194
Ⅲ货币的特殊性质/197 Ⅳ
货币利息率是唯一的利息率/202
Ⅴ持有资本的方式和土地货币效应/204
Ⅵ自然利息率和中立利息率/206

第18章 就业通论提要/208
Ⅰ经济体系中,被我们视为不变、自变和因变 的因素/208
Ⅱ就业通论的纲领/210
Ⅲ持续经济稳定的四个条件/211

第伍篇 货币工资与物价
解决资本主义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对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两个办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给社会注入更多的购买力,使过剩产品越来越少,
企业从而变得趋向正常运营。
资本主义也可以走出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危机。
在本篇中对价格论和工资论系统的理论和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加以比较,
能更好地说明它的合理化。

第19章 货币工资的改变/216
Ⅰ古典学派对劳动需求的简化/216
Ⅱ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218
Ⅲ工资水平降低的原因/225
附录 论庇古教授之《失业论》/227
第20章 就业函数/235
Ⅰ就业函数和就业弹性函数/235
Ⅱ有效需求和物价弹性以及产量弹性的关系/239
Ⅲ假设产量不变,物价上涨恰与MV成比例的两个限制条件/241
Ⅳ真实工资、边际负效用和劳动力的相互关系/243
第21章 物价论/244
Ⅰ经济体制的划分/244
Ⅱ决定价格水准的因素/245
Ⅲ影响货币数量的各种因素/246
Ⅳ进一步讨论几种复杂因素/248
V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现象/254
Ⅵ货币数量、货币价格、物价及有效需求 之间的关系/254 Ⅶ货币数量对价格的长期影响/256

第陆篇 通论引起的社会问题的分析
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交替性地经历繁荣和萧条的经济状态。
繁荣时期,经济活动就兴旺,消费和投资高涨,就业量接近充分;而经济萧条时期,经济活动就萎缩甚至恶化。
流行于15 世纪到17 世纪的重商主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但却受 到西方经济学的否定。
其实,它还是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节俭是美德还是弊端?
这对促进资本主义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的清教徒来说,
当然是美德,但在许多贵族和思想偏激的经济学家看来,则不一定是如此。

第22章 略论经济周期/260 Ⅰ繁荣和萧条的周期运动/260
Ⅱ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262
Ⅲ补救经济衰退的方法/266
Ⅳ降低失业率的方法/269
Ⅴ其他学派的就业理论/270
Ⅵ其他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271
Ⅶ其他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273
第23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 贷法、加印货币以及诸多 消费不足的学说/276
Ⅰ重商主义/276
Ⅱ贸易顺差的定义对各国产生的影响/278
Ⅲ各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见解/281
Ⅳ忽视现实的古典学派/287
Ⅴ针对高利贷的各种意见/287
Ⅵ格塞尔及其理论/290
Ⅶ消费不足和大量储蓄引起的争论/293
第24章 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 社会哲学/304
Ⅰ结语: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304
Ⅱ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食利阶层/306
Ⅲ对古典学派理论的辩述和个人主义传统的 优点/309
Ⅳ新的经济体制/312
Ⅴ后论/3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