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理论.政策.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76368
  • 作      者:
    蒋昭侠,(俄)Е.А.яковлева,沈正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十章。首先提出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主要分析产业市场结构、产业市场行为、产业组织绩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产业改革与产业规制等问题。并分别以俄罗斯和中国苏北地区为例阐述产业的发展与改革。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产业组织理论框架
1.1 产业组织理论范式
1.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
1.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
1.1.3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框架
1.1.4 SCP范式研究的主要思路
1.1.5 新产业组织理论
1.1.6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近发展
1.2 产业组织理论沿革
1.2.1 产业组织理论萌芽
1.2.2 产业组织理论奠基
1.2.2.1 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贡献
1.2.2.2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1.2.2.3 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1.2.3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1.2.4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产业市场结构
2.1 市场结构的类型
2.1.1 完全竞争市场
2.1.2 垄断竞争市场
2.1.3 寡头垄断市场
2.1.4 完全垄断市场
2.2 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2.2.1 产业集中度
2.2.2 产品差别化
2.2.3 市场进入障碍
2.2.4 市场退出壁垒
2.3 市场结构的计量
2.3.1 计量产品的替代程度
2.3.2 过度竞争测度基准

第三章 产业市场行为
3.1 博弈论方法
3.1.1 纳什均衡
3.1.2 博弈在产业市场行为中的应用
3.2 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3.2.1 定价行为
3.2.2 新产品开发行为
3.2.3 产业技术转移行为
3.2.4 市场价格协调行为
3.3 广告行为
3.3.1 广告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2 广告的行为途径
3.4 兼并行为
3.4.1 兼并模式
3.4.2 跨国兼并热潮
3.4.3 兼并效应
3.4.4 兼并的动因分析

第四章 产业组织绩效
4.1 估量产业组织绩效的指标
4.1.1 利润率
4.1.2 勒纳指数
4.1.3 贝恩指数
4.2 产业组织绩效的综合评价
4.2.1 资源配置效率
4.2.2 产业的规模效率
4.2.3 技术进步推动
4.3 结构、行为和绩效的交互
4.3.1 产权归属是影响产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4.3.2 充分竞争是影响产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4.4 中国产业绩效报告
4.4.1 中国保险业绩效报告
4.4.2 中国高技术产业绩效报告
4.4.3 中国民航运输业绩效报告
4.4.4 中国旅游业绩效报告
4.4.5 中国银行业绩效报告
4.4.6 中国建筑业产业绩效报告
4.4.7 2006年上半年重点产业绩效报告

第五章 俄罗斯产业发展与产业改革
5.1 俄罗斯产业发展概况
5.1.1 俄罗斯支柱产业发展
5.1.2 能源产业强劲拉动外贸
5.1.3 俄罗斯能源产业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
5.2 俄罗斯产业改革
5.2.1 俄罗斯农业产业改革
5.2.2 俄罗斯工业产业改革
附: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及其战略决策

第六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6.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个基点
6.1.1 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动力
6.1.2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
6.1 3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经济利益来源
6.2 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
6.2.1 产业内贸易的外部经济效应
6.2.2 产业内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
6.3 产业内贸易动态利益分析
6.4 产业内贸易指数及理论模型
6.4.1 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
6.4.2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
6.5 发展产业内贸易
6.5.1 产业内贸易存在基础
6.5.2 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6.5.3 产业内贸易主导产业选择

第七章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
7.1 产业转移
7.1.1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7.1.2 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与扩散
7.1.3 技术的传导作用
7.1.4 技术转移与扩散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7.2 产业集群
7.2.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7.2.2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
7.2.3 跨国公司对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7.2.4 产业集群的效益分析
7.3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互动机制
7.3.1 互动机制之一:国际贸易
7.3.2 互动机制之二:国际资本流动
7.3.3 互动机制之三:国际金融
7.4 基于不同视角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
7.4.1 基于工业区位论的视角
7.4.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7.4.3 基于竞争经济学的视角

第八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
8.1 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8.1.1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8.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方法
8.1.3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
8.2 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新背景
8.2.1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
8.2.2 产业分工不断深化
8.2.3 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
8.3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新因素
8.3.1 传统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力下降
8.3.2 经济全球化与外资的拉动
8.3.3 信息化发展和科学技术体制化
8.3.4 环保产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8.3.5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8.4 全球产业开放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8.4.1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8.4.2 产业开放推动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动
8.4.3 产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8.5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8.5.1 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8.5.2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8.5.3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点

第九章 产业规制
9.1 产业变革的需求与供给
9.2 外部性及市场失效
9.2.1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之一是外部性
9.2.2 公共物品—正外部效应的极端情形
9.2.3 自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9.3 产业规制
9.3.1 产业规制的理由
9.3.2 产业规制的类型
9.3.3 政府规制的缺陷分析
9.4 中国产业规制症结
9.4.1 政府规制制度的弊端
9.4.2 政府产业规制的改革不彻底
9.4.3 传统产权制度的干扰
9.5 产业规制的新解读
9.5.1 政府规制理念的两个假设
9.5.2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9.5.3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约束因素
9.5.4 自然垄断产业治理方式与规制改革目标导向
9.5.5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实施要点

第十章(1) 产业发展—以苏北地区产业发展为个案
10.1 产业发展是产业的进化过程
10.1.1 初始条件和初始结构
10.1.2 产业发展主要动因变量
10.1.3 自觉调整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10.2 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10.2.1 产业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模式
10.2.2 产业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发展模式
10.2.3 轻工业优先发展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
10.2.4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10.2.5 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10.2.6 中国产业建设新格局
10.3 苏北地区产业发展
10.3.1 苏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0.3.2 区域差异形成因素
10.3.3 苏北大发展的战略途径的选择
10.3.4 苏北支柱产业的选择分析
10.3.5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与苏北开发开放

第十章(2) 产业发展—以苏北地区产业发展为个案
10.4 苏北产业发展:基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视角
10.4.1 沿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背景
10.4.2 沿东陇海产业带建设的意义
10.5 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10.5.1 产业带建设的点轴理论
10.5.2 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现实分析
10.5.3 点一轴开发模式对苏北区域发展的意义
10.6 东陇海线产业带产业定位和布局
10.6.1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定位
10.6.2 东陇海线产业空间布局
10.7 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路径
10.7.1 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10.7.2 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推进城市化进程
10.7.3 构筑加工产业高地,加速工业化进程
10.7.4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带发展的援助机制
10.7.5 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