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主义3.0:讨回公共权益之指南:a guide to reclaiming the common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38762
  • 作      者:
    (美)彼得.巴恩斯(Peter Barnes)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每时每刻都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大至世界经济的风云际会,小至我们每一个人财富的获得与积累,处处都体现着它左右局势的力量。
  在当代,经济学不再只是经济学人必备的功课,即使只是普通人,要想顺应社会的变迁,甚至进一步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夫。
  解读一切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大厦尽管乍看上去艰深莫测,高不可攀,甚至令许多人深感不得其门而入,但深奥的经济问题其实大多基于几个基础性的学说,诸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分工和凯恩斯的流动性理论等等。因此,对想了解经济学的人,读读经典是最好的捷径。
  基于这一点,“悦读经济学”丛书的问世或许代表着一种新的思路,人们可以在“悦读”过程中达成对经济学的准确认知。我们在这里特别辑选了一系列经济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巨著,它们无一例外地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深远影响。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更为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针对某些“大部头”著作进行了撷取精华的精译工作,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契合现代读者快速汲取大量信息的需要,在经济学领域里开启一个“悦读”的时代。
展开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生于德国特利尔城,是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以及《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在1857年至1858年的近一年的时间内,马克思创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资本论》的第一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在西方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轰动。《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于马克思的过早逝世而未能最终完成,后经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展开
内容介绍
  《悦读经济学:资本论(缩译彩图珍藏本)》是唯一一本彻底改变了20世纪人类命运的书;也是唯一一本全球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资本家和劳动大众都需要阅读的书。
展开
精彩书评
  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挚友 恩格斯
  
  在试图作出任何解释以前,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和工资实际上是什么,那么,他从三卷《资本论》可以得到的信息,会比他在十期《美国统计普查》、一打有关当代经济制度的教科书,甚至我还敢说,再加上托斯丹·凡勃伦的所有论文集当中,可以找到的信息都更真实,也更有用。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里昂惕夫
  
  由于《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资本论》抱有何种态度,都必须对《资本论》揭示的这些矛盾和规律作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 德里达
  
  马克思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许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它使我们对可能完全无法理解的社会能够有所理解,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是什么,而这是认识到我们可能成为什么的必要的前提。
  ——美国著名激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罗伯特·海尔布隆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社会财富主要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也就成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作为外界的对象,商品首先是一个依靠自身属性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物品。当然,商品体本身的有用性,也就是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这种性质所耗费劳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考察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在使用或消费中,总是以一定量为前提的。
  作为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环节,交换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当然,同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不仅可以表示为一个等同的东西,也可以表示为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形式。总而言之,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且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举例来说,小麦和铁两种商品二者的交换比例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说明有一种等量的东西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物品里面。当然,这种东西既不是小麦,也不是铁,而是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学例子来说明的。在几何学中,为了确定和比较各种直线形的面积,就需要先把它们分成三角形,再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把各种直线形化成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也需要化成一种共同的表现形式。当然,这种共同的表现形式绝不是指商品的物体属性,而是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比例关系适当,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可以和其他任何一种的完全相等。正如老巴尔本说的:“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交换价值相等的商品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虽然商品有质的差别,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别。如果把商品使用价值撇开来看,也就是把劳动产品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可以感觉到的商品属性都会消失掉,不再是木匠、瓦匠、纺纱或其他某种生产劳动的产品,也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有用物。此时,作为劳动产品商品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随着劳动产品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劳动的有用性质也相继消失,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可以抽象为人类劳动。当然,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考察这些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考察它们作为社会实体的价值,无须考虑人类劳动力的凝结形式。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可以表现为同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抽去使用价值的话,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可以称为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商品本身单纯凝结人类劳动的度量。由此可见,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单个商品只不过是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而已。实际上,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比如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总而言之,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该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而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由此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力成反比。
  第二章 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就其价值而论,“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当然,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也具有这种二重性,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批判地证明。
  以1件上衣和10码麻布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前者的价值要比后者的大一倍,也就是假设10码麻布的价值为W,而1件上衣的价值是2W。另外,生产上衣,就是去生产一种满足特殊需要的使用价值,需要进行特定的生产活动。从这个观点来看,这种生产活动不仅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而且是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用性方面来决定的。劳动总是和它的有用效果紧密联系的,而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目的的生产活动。对于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使用价值都是一样的。只有在裁缝劳动成为专门职业以后,尤其是在其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独立部分以后。上衣和生产上衣的劳动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有所改变。由此可见,上衣、麻布以及其他物质财富要素,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生产活动以及使用特殊的自然物质,为满足特殊的人类需要而进行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总而言之,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劳动尤其是有用劳动,不仅是人类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生存条件,而且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
  ……
展开
目录
西方经济学派源流简表
献辞
英文版序言

第1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劳动
第三章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第四章 货币形式
第二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三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四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值
第五篇 工资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值的转化
第六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十六章 简单再生产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十九章 原始积累

第2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与循环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五章 流通时间
第六章 流通费用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第3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