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科技部部长(代序)<br>前言<br>上篇 度量衡<br>第一章 一个基本命题<br>第一节 知识就是力量<br>第二节 知识不是力量<br>第三节 两种哲学命题<br>第四节 三种经济形态<br>第五节 两种经济形态<br>第六节 四种假设人性<br>第七节 两种增长方式<br>第八节 三种话语体系<br>第九节 大国的三要素<br>第二章 两两对比定义<br>第一节 科学技术创新与科技制度创新<br>第二节 工作分解结构与技术就绪水平<br>第三节 科技投入比重与科技投入产出<br>第四节 绩效度量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br>第五节 食草动物假说与食肉动物假说<br>第六节 科学家的绩效与工程师的绩效<br>第七节 隐性知识显化与显性知识传播<br>第八节 生物基因工程与组织基因工程<br>第九节 传统绩效度量和创新绩效度量<br>第三章 三种要素关系<br>第一节 “三个代表”是调整分配关系的理论基础<br>第二节 牛顿三大定律是生产力度量衡的理论基础<br>第三节 勾股定理是现代组织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br>第四节 三种权责结构是度量评价工作的理论基础<br>第五节 国务院三种人才分类是评价人的理论基础<br>第六节 扁鹊三弟兄的做法是精力分配的理论基础<br>第七节 联合国成果三分法是度量评价的理论基础<br>第八节 科研成果三种用途是度量评价的理论基础<br>第九节 人的三种属性分类是度量评价的理论基础<br>第四章 四轮驱动体系<br>第一节 构建现代组织制度四层结构模型<br>第二节 构建“四类分治”度量评价模型<br>第五章 五层治理结构<br>第一节 组织五层治理结构模型<br>第二节 五种社会形态结构模型<br>第六章 六种模板训练<br>第一节 “高瞻远瞩”训练模板<br>第二节 “4w转基因”训练模板<br>第三节 管理工具转型升级模板<br>第四节 “企业临床诊断”模板<br>第五节 “凝结集体智慧”模板<br>第六节 《岗位目标计划》模板<br>第七章 七个分解动作<br>第一节 科技进步度量与评价设计<br>第二节 创新度量的七个分解动作<br>第三节 创新评价的七个分解动作<br>第四节 组织法人的七个激励系数<br>第八章 八种利益主体<br>第一节 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与困惑<br>第二节 构建利益主体的考核模型框架<br>第三节 八种利益主体市场角色定位<br>第九章 九级技术就绪水平<br>第一节 泰勒制与巨澜制的比较<br>第二节 管理思想与管理原则比较<br>第三节 “5W9T巨型筐”应用简介<br>中篇 方法论<br>第十章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框架<br>第一节经济体制<br>第二节 科技法律<br>第三节 科技管理标准<br>第四节 科技政策引导<br>第五节 科技计划牵引<br>第六节 政府部门权责<br>第七节 行业协会规范<br>第八节 现代实验室制度<br>第九节 现代院所制度<br>第十节 现代企业制度<br>第十一节 现代科技工作者制度<br>下篇 标准化<br>第十一章 《科研项目全过程度量与评价通则》(建议稿)<br>附件一: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的来信<br>附件二:我的研究历程<br>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