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28518
  • 作      者:
    李翀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翀,男,1955年5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在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1983年在中山大学任助教、讲师,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1999年在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91-1992年到美国密执安州大学进修,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选者。个人出版各类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8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5版)》保留了前一版的基本风格和基本结构。新版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第一,更新了部分资料。在新版某些章节里,根据课程需要用2000年以后的新资料补充了原有的资料。第二,完善了部分论述。某些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存在表述不够明确的问题。新版力求更加清楚地表达这些理论。第三,修改了部分评论。新版各章仍然保留了“评述”一节,除了比以前更注意说明各个理论的由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以外,还增加了一些研究性的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节 评商品价格原理
  马歇尔(A.MarShall)于189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系统地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西方经济学者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但马克思并不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马克思关心的是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在现实的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导致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但是,不论商品市场价格怎样变化,它总存在一种客观的水平,一种客观的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对于作为劳动产品的商品来说,市场价格变化基础或客观水平就是耗费的劳动量的货币表现。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赋予马克思的任务,是探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马克思采用抽象的分析方法,他从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现象的本质,然后通过经济现象的本质的联系寻找经济规律。正由于这个缘故,马克思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商品的市场价格这种现象形态上,他从商品的市场价格抽象出商品的价格,再从商品的价格抽象出商品的价值;然后再用商品的价值去说明商品的价格,用商品的价格去说明商品的市场价格。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是人类无差异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成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受供给和需求影响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从价值的层次分析,如果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价格就会变化。从价格的层次分析,如果一个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发生变化,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变化。从市场价格的层次分析,如果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指出,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价值。
  人们往往用商品市场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来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讨论商品市场价格偏离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商品的价值是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货币为单位的,说商品的市场价格偏离价值就好像说平方米偏离立方米一样没有意义。应该讨论的是商品市场价格与价格的偏离。显然,由于受到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和价格在数值上的等同是偶然的,偏离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基础是商品的价格,即不考虑商品需求和供给因素的价格,而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市场价格的基础。这种基础的作用表现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始终是制约着商品市场价格的最基本的因素。
  因此,将商品的价值、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表述为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格为基础变化,比表述为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格为中心变化要准确。后一种表述意味着商品的市场价格时而高于价格,时而低于价格,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商品的市场价格与价格相等。但是,即使在足够长的时期里,商品市场价格在价格之上的情形和在价格之下的情形未必对等,商品的价格未必是商品市场价格的中心值。但是,商品的价格是市场价格的基础则是很明显的。
  在现象形态上,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价格机制的作用。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是按照价值进行的。价格机制是指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到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商品的市场价格来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它的市场价格将会上升,生产这种商品变得有利可图,生产者在利润动机的支配下将增加这种商品的生产,更多社会资源被配置到这种商品的生产中来。相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它的市场价格将会下降,生产这种商品变得无利可图,生产者在利润动机的支配下将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更少社会资源被配置到这种商品的生产中来。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价格原理是一种均衡分析,它实际上是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对价格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因而与现实的经济生活存在一定差距。市场的非均衡分析是作为市场均衡分析的修正提出来的。美国经济学家帕廷金(D.Patikin)在他1956年出版的著作《货币、利息和价格》中,已认识到非自愿失业是一种非均衡现象。美国经济学家克洛沃(R.W.Clower)在他1965年发表的沦文《凯恩斯的反革命》中,明确反对均衡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局部非均衡分析方法。美国经济学家巴罗和格罗斯曼在其1971年发表的论文《收入和就业的一般非均衡模型》中,提出了一般非均衡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了非均衡的分析体系。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1章 商品的供求和价格
第2章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3章 居民的消费决策
第4章 居民的储蓄决策
第5章 居民的就业决策
第6章 厂商的成本决策
第7章 厂商的生产决策
第8章 厂商的价格决策
第9章 市场和交换的效率
第10章 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入分配
第11章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第12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
第13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15章 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
第16章 国民收入的均衡和变化
第17章 宏观财政政策
第18章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第19章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第20章 宏观货币政策
第21章 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
第22章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
第23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24章 经济的周期
第25章 经济的增长
第26章 经济的发展
第27章 国际贸易的原理
第28章 国际贸易的政策
第29章 均衡汇率的决定
第30章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思考题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