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武装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由 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日本帝国主义为实 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企图,不断加快侵略步骤。国民党政府却把主要力量 用于“围剿”红军,对日采取妥协和退让政策。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蒋介石 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激起全中国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中共中央和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罪行,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出中国;并且特别提出,要组织满洲的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 重打击。抗日反蒋的浪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可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教条主义者,却无视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引起的国内阶级关系的 新变化,推行了一系列“左”倾关门主义的政策;同时过分夸大红军三次反 “围剿”的胜利和国民党军的失败,根本无视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1932年 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 ,要求红军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发动进攻,以实现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 首先胜利,直至夺取全国的革命胜利。这标志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军事 战略正式形成。 在这种错误军事战略的指导下,中央红军根据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 局的命令,于1932年2月上旬向国民党在赣南的统治中心赣州发起强攻,企 图攻取赣州并夺取南昌、九江,争取革命在江西首先胜利。可是,由于赣州 城池坚固和国民党军防守力量强大,中央红军攻打月佘,始终未克,反遭重 大伤亡,不得不于3月上旬撤兵。毛泽东等人坚决反对这种冒险强攻的错误 军事战略,建议中央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方向进攻。中央红军(6月 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于4月和8月先后取得漳州战役和乐安宜黄战役的胜利 。然而,中共苏区中央局却于10月在宁都召开会议,对毛泽东进行了不公正 的批评和指责,并于会后免去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了30多个师共4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 第四次“围剿”。国民党军兵分3路发起进攻,其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12个 师编为中路军,由北向南实施分进合击。此时,中央红军约7万人,由周恩 来、朱德指挥。在攻打南丰不克的情况下,毅然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 2月下旬,红军在黄陂以西的蛟湖地区伏歼国民党军近2个师;3月中旬,又 在草台岗再歼敌1个师大部,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 然而,湘鄂西、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却因为战略指导 错误而失败。红3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撤出苏区向外转移,后创建了新的苏 区。 1932年春,在国民党军将对湘鄂西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之前,推行 “左”倾错误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命令红3军在襄河以北地区实行不停顿 的进攻作战,以夺取中心城市,实现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不仅消 耗了红军,也使红军无法进行必要的反“围剿”准备。7月,国民党军开始 对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10万大军编成多路纵队,分别向襄河南 北地区展开进攻。面对强敌,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仍然企图以进攻战略打破 “围剿”,但未能奏效;在红军不断受挫,苏区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又命令 红军分兵防御。红军依托阵地抗击强敌,战至9月,洪湖苏区基本丧失,红 军被迫向外突围转移。此后,湘鄂边、巴兴归、襄枣宜等苏区也相继丧失, 湘鄂西第四次反“围剿”最终失败。10月下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率 红3军向湘鄂边转移。红3军冲破国民党军围堵后,经豫南、陕南,进入鄂川 边界,于年底转移至湘鄂边地区。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3军在湘鄂 边地区流动作战一年多,未能实现创建新苏区的计划,部队减员至3 000余 人。1934年5月,红3军又转战至黔东地区。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创建了黔 东苏区。至9月,黔东苏区发展到包括印江、德江、沿河、松桃、酉阳(今属 重庆)五县各一部的广大地区。黔东苏区的创建,不仅使红3军结束了无根据 地依托流动作战的境地,而且为之后与红6军团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出马,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 30万大军,准备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书记张国焘被红四方面军四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冲昏头脑,错误判断形势,盲 目轻敌,于6月命令红军向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出击,接着又决定围攻 麻城,企图进而实现威逼武汉的计划。8月,国民党军向鄂豫皖苏区发起大 举进攻,乘红军主力在外线作战很快迫近苏区腹地。张国焘这才命令红四方 面军撤围麻城,仓促赶向黄安以西地区迎击进攻之敌。红四方面军在持续征 战1个多月、部队十分疲惫的情况下与敌顽强激战,未能挡住敌人的进攻。 黄安、新集、商城等地相继失守,红军被迫向皖西地区转移。国民党军随即 大举进犯皖西,相继占领独山、英山(今属湖北)等地。此时,张国焘由盲目 轻敌转为惊惶失措,决定率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外线转移。10月12日晚,红四 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撤离鄂豫皖苏区,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行动。19日至22 日,先后在新集、土桥铺与追堵的国民党军激战,未能改变被动处境,遂继 续向西转移。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四方面军突破国 民党军围堵,经鄂北、豫西于12月进入陕南。此时,四川国民党各派军阀正 在进行混战,川北地区兵力薄弱。红四方面军决定抓住这一有利之机,集中 力量向川北发展。部队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至1933年2月初,先后占领了 通江、南江、巴中3座县城和周围广大地区,创建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使四川国民党军阀大为震惊。1933年 2月中旬,国民党川陕边“剿匪”督办、四川军阀田颂尧调集川军近6万人, 对川陕苏区发动了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根据川北地区山高路险、地形易守 难攻的特点,决定采取收紧阵地的积极防御方针,以节节防御收缩阵地,集 中兵力并消耗敌人,尔后打破围攻。经过两期收紧阵地作战,红四方面军于 5月21日发起反攻,至6月中旬粉碎了国民党川军的三路围攻,共歼敌1万余 人。反三路围攻的胜利,使红四方面军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8月中旬至10 月底,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阀部队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之机,进行了仪( 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3次进攻战役,共歼敌近2万人,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苏区。红四方面军也发展到5个军共8万余人。 为了消灭红军,蒋介石新任命的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于11月初又调 集川军20万人,对川陕苏区发动了规模更大的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决定继 续实行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1 2月中旬,国民党军开始进攻,至1934年6月 先后发起4期总攻。红四方面军通过节节抗击,给敌以重大杀伤并逐步收紧 阵地。7月中旬至8月上旬,国民党军为夺取万源城,先后发动了4次猛攻。 红四方面军依险固守,顽强抗击,夺取了万源保卫战的胜利。通过上述一系 列作战,红四方面军实现了兵力的集中,并严重消耗了敌人,为反攻创造了 有利的条件。8月10日,红四方面军首先从东线向敌发起反攻;下旬,继以 主力转向西线实行反攻。至9月下旬,共计毙伤俘敌8万佘人,彻底粉碎了国 民党川军的六路围攻,保卫了川陕苏区。 1935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又进行了广(元)昭(化)战役和陕 南战役,歼敌4个多团。为了实现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的战略计划,红四 方面军于3月下旬发起嘉陵江战役,胜利强渡嘉陵江。至4月下旬,攻占了包 括8座县城在内的嘉陵江西岸大片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约1万人。这一胜利为 红四方面军坚持川陕苏区的斗争并向甘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张国焘为 苏区的暂时困难及国民党军即将进行的新的大规模进攻所吓倒,擅自决定放 弃川陕苏区,率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P36-3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