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法:领悟与构建:W. 迈克尔.赖斯曼论文集:essays of W. Michael Reisma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72965
  • 作      者:
    [(美)W. 迈克尔.赖斯曼(W. Michael Reisman)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贵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哲学博士、比较法国际(海牙)科学院院士,现任香港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主席、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香港申诉专员名誉法律顾问、香港入境事务审裁处审裁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法与比较法讲座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教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联合国培训与科研研究所奖学金的学者,并曾赴联合国国际法院、海牙国际法学院、联合国法律部和世界银行法律部等机构学习考察,并且为第一位取得耶鲁大学法哲学博士的中国大陆学者,后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王教授著述颇丰,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和著作达二十余部,发表论文达百余篇。其于1987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法律秩序》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研究关贸总协定的专著之一。主要著作包括:《中美经济交流——法律之贡献》(英文),1985年版;《国际金融与银行法》,1987年皈;《发展中的国际投资法律规范》,1988年版;《国际经济法》,1992年版;《王氏中国经济法》(第4版,英文),2003年版;《国际投资法》,2001年版等。万鄂湘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8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副教授;1993年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任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主任;1996年任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99年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2000年5月起至今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法官。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国家法官学院国际法教授。兼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华健香港著名资深大律师,擅长商法、公司法和公法领域的诉讼,并对宪法、行政法及人权问题有精辟研究。其在香港执业达30年,是香港首位华人律政专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法律政策专员。1998年离开香港特区政府后,曾赴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及耶鲁大学担任高级访问院士,对宪法进行深入研究。2000年获香港政府推荐成为代表香港在美国的福莱特杰出学者(Distinguished Fulbright Scholar)。2005年被授予英国伦敦大学院士称号,并自2007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此外,冯先生亦热心编辑出版事业,曾担任《中国仲裁》的总编(Thomson出版社,2004·年),并著有《民主与法治》、《繁荣汇点:珠三角的故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是每个社会组织自己及自身事务的方法之重要部分,国际法是整个世界组织自己以及管理自身政治和经济事务的方法之重要部分。《国际法:领悟与构建》意在理解和评价国际法律制度的综合表现以及改善之道。据此,每篇文章中,都试图将国际法制度与其所适用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在有意义的实践层面清晰明白地阐述国际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际法在道义上的缺陷,如保护人类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成员的生命,对人类提供即使是最低限度的生活机会、维持最低限度的秩序、控制暴力以及保护我们这个星球的环境和资源等。
展开
目录
代序
中文版自序
从政策角度理解法律的理论
痛苦灵魂:评估和运用未经授权的强制力
从“政治上级”角度解读法律
国际造法:一个沟通的进程
国际性事件——对一个国际法研究新流派的介绍
冷战后的国际法
国际政治中软法的概念与作用
新港国际法学派的观点
新瓶旧酒:当今国际法及其实践中的里根主义和勃列日涅夫主义
论国际法准则对于联合国经济制裁方案的适用性
国际法对恐怖主义的反应
单边行为和世界宪制过程的转变: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特殊问题
《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法律选择条款中的缺失制度及其标准
国际法上未经批准的条约及其他有瑕疵行为:宪法性功能
对修改战争法主张的评价
政权更迭为何是(几乎总是)下策?
当今国际造法过程中的民主化及其适用上的差异
联合国的宪政危机
关于国际安全职责的不同责任规范性理论:主要国家的责任
震后余波:对“9·11”事件意义的反思
恢复与维护公共秩序的制度设计及实践
当代国际法中的主权和人权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执行情态
国际刑事法院之实际运作中的法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