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66287
  • 作      者:
    常凯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的民主精神,公开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立法机关充分重视相关学术界和专业人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中的作用,组织了专门课题组,进行多次深入研讨。专家们长期从事劳动法研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是专业人员在民主立法中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在今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中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较为完善的规范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劳动合同法》也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法》内容体系完整,符合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稳定用工市场秩序、促进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br>  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是由劳动合同关系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决定的。例如:(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反映的是劳雇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中,劳动者先天地处于弱势地位。法律在协调、平衡利益关系中,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必要的。(2)当代劳动合同关系已不同于大工业时期以前的劳雇双方自由契约关系。当时的契约自由实际上是雇主单方的自由。为稳定社会秩序,各国在劳动立法中,逐步强化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从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劳动合同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由劳雇双方自由约定,需要有国家强制性的内容。(3)《劳动合同法》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民主精神,职工民主参与权的加强应该成为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趋势。《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集体合同的各项规定就是明确的体现。(4)处理劳动关系的三方原则(即工会、雇主、政府)是国际上协商劳动问题的一个通用原则,《劳动合同法》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如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总则<br>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br>   【释义】<br>   作为《劳动合同法》的第一条,本条开宗明义地说明了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br>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特定的法律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及其相关组织在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劳动合同是个别劳动关系构成的法律形式,所谓个别劳动关系就是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合同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关键在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定位准确并规定确。劳动合同制度作为确认和规范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内容即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br>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主旨。《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法体系的构成部分,必须体现和贯彻劳动法的立法主旨。我国的《劳动法》第一章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br>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27)<br>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68)<br>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85)<br><br>第五章 特别规定(115)<br>第一节 集体合同(115)<br>第二节 劳务派遣(131)<br>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151)<br>第六章 监督检查(165)<br>第七章 法律责任(178)<br>第八章 附则(226)<br>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30)<br>后记(2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