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难忘的岁月:中日记者见证的两国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511498
  • 作      者:
    李向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跨国界的文章合集。中日两国20余位新闻名笔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天的不同时期里派往对方国家担任常驻记者。作为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将珍贵的文字资料和精彩的镜头浓缩于这本书里。引领我们走那段难忘的岁月。
展开
内容介绍
    《难忘的岁月:中日记者见证的两国关系》是一本跨国界的文章合集。中日两国20余位新闻名笔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天的不同时期里派往对方国家担任常驻记者,作为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将珍贵的文字资料和精彩的镜头浓缩于这《难忘的岁月:中日记者见证的两国关系》里,引领我们走进那段难忘的岁月。
展开
精彩书摘
    岩城:不光是在这个问题上。所谓极少数人,日本、中国都有。既然是极少数,就不能让这些人代表全部。难道不是这样吗?安倍首相访华时达成了一致,日中之间开始共同研究历史。这件事,虽然曾几次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实现还是第一次。我想,这件事的意义在于进行这项研究,而不在政治层面上将问题政治化。重要的是首先要创造环境,使之能提出大量的史料和证据,以便能够客观、科学地进行学术性研究。
    孙:中国人的想法是大多数日本人是受害者,鼓吹战争的只是一小撮,从小受的教育都是这样的。日本国民也有这种意识吗?
    岩城:我手头没有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数据。孙先生有常驻日本的经历,感觉怎么样?
    孙:中国人重原则,事情的妤坏清楚,黑白分明。有些日本人即使心里认为那场战争不好,也不明确说出来。比如对甲级战犯战争责任的认识上,有些人不是挺暖昧的吗?
    岩城:我认为,用“日本人”这样一个词去涵盖日本民众是不可能的。比如,有战争体验的一代人和没有战争体验的一代人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去靖国神社,除了祭扫亲人亡灵并没有别的目的。去问这些人甲级战犯对与错,是否可取呢?用邓小平常用的话,也许可以说:应该“实事求是”。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人因所处的立场不同而有种种想法,很难用一个词去作区分。
    刘:的确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中国也是这样看的。对被迫参加那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的人,他们的亲人们去悼念,是自然的事情。我认为,这与祭拜甲级战犯完全不同。对此,中国是主张要区分开来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胡锦涛“特别叮嘱”了对方,他说我们要相互遵守三个文件,并要求曰方不要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了。请日本的各位体会到中国人民的这种感情。从中国来看,那么多人被杀戮,那么多人的亲人被杀害,请不要做那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的事情了。
    岩城:我认为,这需要在一般国民层次上给予理解。这就是说,我们有必要开展交流,使一般国民能理解这种感情、心情,以及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在政治层面上,即使再怎样用政治文件进行确认,如果在国民层次上发生了与之不同的状况,那也是不会结出果实来的。可以把三个文件作为纪念碑、出发点来确认,但今后能否进行交流使之丰满起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孙:这里,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对待历史。历史是翻过去的一页,是过去的事情,我认为,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要让历史成为历史。两国关系,不仅仅是100余年来的历史教训,还有2000多年来的历史财富。中国不会把历史当作一张牌来为难日本。中国人其实已把历史的一页翻过去,可是日本有一部分人却非要搬出来。我们还是要以史为鉴,使之变成财富。
    刘:关于历史问题,哈佛大学的入江昭教授在《外交论坛》杂志上发表了《文化与外交》一文,说得很到位。他说:“部分日本有识之士中,有人持有这样的意见:把曰中历史问题归结为防卫和贸易问题,认为中国政府提出过去的战争是为了从日本获得巨额援助;对日本教科书如何定义那场战争说三道四是干涉内政。这些见解忽视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侧面。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以后的历史是一部受屈辱的历史,这种认识是国家赖以成立的基础。如果对此麻木不仁,曰中关系就永远不能有飞跃性的发展。”入江氏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侧面”,即19世纪以后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吧。
    孙: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啊。
    刘:在这次首脑会谈中也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鉴,我想有三点。一是两千多年的友好史,一是时间虽短但实际存在着的不幸的历史,再有的是战后60年两国人民共同构筑了崭新的中曰关系。35年前,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两国复交了,这也是一个“鉴”,是一个有益的教训。所以,说到以史为鉴时,不是只提那场不幸的战争,而是要把三个阶段都作为“鉴”。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在日本国民中有这样的声音:“我们已经道歉好多次了,怎么还让我们道歉?究竟道歉几次才算完!?”你们听说过吗?
    岩城:关于这一点我倒想,最近中国国内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言论,“噢,原来日本人是这么看的,不能让有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多啊”。所以温家宝总理在国会演说中说:“要积极评价日本领导人对历史问题所表明的态度。”我认为这有很大的意义。由于中国首脑有了明确的说法,人们就会认为,噢,中国政府领导人也不认为曰本还没有道歉。所以我期望,这次演说将成为一个分水岭。
    孙:说中国非要抓着历史不放,那是误解。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访问中国的日本人就过去的事表示道歉时,中国方面反而表示,“那都是过去的事啦,让过去的事过去吧”,当时是那样的气氛。中日之间在历史问题上出现争论,基本上都是日本某些政治家“放言”的时候。对这些否认历史的讲话,中国人感到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日本国民的大多数是正视历史的,否认历史的只是少数人。另外,有看法认为,“反省”与“谢罪”在含义上也有不同。对此,不少中国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也是事实。
展开
目录

开启中日关系的希望之窗

风风雨雨的历程
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而奔波——记松村谦三先生三次访华
LT贸易日方创始人之一——高砖达之助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前前后后
一段鲜为人知的缔约“秘话”——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与园田直
园田天光光女士的回忆
重走邓小平访日之路
专访日本天皇
中国记者眼中的天皇
温家宝总理“融冰之旅”

两边有家人
协助日侨回国  促进中日友好
从战犯管理所里走出来的真诚朋友
日本遗孤的故事
战争孤儿的日本寻亲路——与时间的较量

盈盈一水间
中日互派常驻记者纪实——首任驻日记者的回忆
在北京任常驻记者的日子——首任驻华记者的回忆
“中国的窗口”——周恩来“方式”与记者
朱镕基总理与日本市民对话
邓小平与中日经济交流
润物细无声——谈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
鉴真的遗产
起点——日本人制作的首次中国电视转播节目
“把马拉松赛办到天安门广场”

故人与故事
随父移居北京的日子
生命之火不熄——追忆白土吾夫先生
永远的挚友——记日本国贸促理事长中田庆雄
日本绿色使者——远山正瑛
良友嘉禾传友情——忆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和原正市
绿色的思念——追忆日本绿化老人菊池善隆

本书作者、合作者暨图片提供者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