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南北两个犹太人国家相互争斗,加之亚述、埃及等邻国不断入侵,昔日强盛的犹太帝国逐渐衰落。
公元前722年,强大的亚述帝国攻占了撒马利亚,灭以色列王国。10个以色列部落的近3万人被押回亚述,并被流放到帝国遥远的地方,从此他们在历史上销声匿迹,被称为“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南方的犹大王国于公元前586年被新巴比伦帝国征服。巴比伦军队攻入耶路撒冷,捣毁圣殿,夷平城墙,往日繁华的都城,变成一片废墟,包括国王、贵族和工匠在内的数万人被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随着犹大王国的覆灭和犹太人作为俘虏而被掠往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地,从而形成了古代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
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新兴的波斯帝国所灭。波斯王居鲁士决定让这些被掳来的犹太人返回他们的家园,并支持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犹太圣殿,恢复犹太教。不久犹太教第一部成文法典确立,犹太教的教义和教规逐渐形成。经过几个世纪的兴衰与磨难,犹太民族在精神上日臻成熟,文化上独具特色,由此进入了“第二圣殿时期”。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灭波斯帝国。在此后的170多年,巴勒斯坦犹太人一直处于希腊统治之下。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广大地域内,各个被征服的民族混居交往,从而形成了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流散。在这一过程中,希腊文化对犹太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希腊化后期,塞琉古王朝对犹太人实行了残暴的民族和宗教压迫,在圣殿立宙斯像,禁行割礼和安息日礼拜,禁读《摩西五经》等等。残暴的压迫激起了犹太人的起义,哈斯蒙尼祭司家族的马塔蒂亚及其五子成为起义的领导者。马塔蒂亚死后,其子犹大继任领袖,他能征善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