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识判断模块宝典:法律常识部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44271
  • 作      者:
    伍景玉编著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命题线索图追踪命题意图,考点层次分明;知识讲解系统全面,详略恰到好处;过关练习精心选编,分期检验学习效果;精编试题全解全析,准确预测命题方向。
展开
作者简介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公务员考试图书出版领航人,公务员考试资深培训专家。自华图创业以来先后出版公务员考试教材百余本。其编著的公务员考试教材成为本行业中的指路标,主导着公务员考试图书的发展趋势。以教学为基础,结合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命题与阅卷工作经历而编著的各版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务员面试》及《模块宝典》系列成为全国最畅销的教材,是公务员考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专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常识判断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五大模块之第四模块(2009年国考已变为第一模块),是历年公务员考试备考阶段中考生较难掌握的一大模块,其考核范围之大、考点之庞杂是整张行职试卷之最。如何帮助考生快速而又准确地确立备考方向、把握考点,从而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为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所在。基于此初衷,笔者将自己在多年培训教学中的教学讲义加以总结归纳,结合最新的考点及历年真题凝炼汇编成此书,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本将培训和教材融于一体的备考宝典。
  常识判断涉及知识面比较广,不利于考生收集资料,尤其是法律常识,所占比重大,专业性程度较高,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很难快速掌握。本书收集整理的法律常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中许多考题出自全国各个省份的公务员招考试题。一直以来,笔者潜心研究公务员考试,对公务员考试的命题趋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此次融人此书,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书目的不是把大量的知识硬塞给考生,而是要教会大家一种学习方法,书中总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是笔者在教学研究中领悟到的精华,希望大家能够用心掌握。
  笔者在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数年实践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真题、考点及考试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务员考试的特点及备考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年的培训实践证明:将真题中的典型题目运用于公考培训教学实践中,可以取得积极的备考效果,帮助考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知识,也正基于此才产生了编写此书的“冲动”,遂整理多年各地公务员考试培训授课讲义,并对其加以增补丰盈,成就了此书。本书在内容上汇聚了最新的考试动态及考点预测,力求涵盖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部分所有考点,并对核心考点进行了全面精确的解析,同时对考生在应试中可能产生的答题误区进行了剖析,是一本针对性极强的备考专用书。本书在知识结构上运用以点推面的开屏式体例,讲练结合,以知识架构、四年考情分析、名师讲堂、核心考点及对应法条的形式进行精讲精练,让考生清楚地感知公务员考试,从而轻松驾驭公务员考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文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1.哲学和世界观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世界观,但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2.世界观人皆有之。一般人的世界观是各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自发形成的。这种自发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且有些观点不稳定,甚至自相矛盾。
  3.哲学是专门的学问。它把对世界观的各种问题、观点用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做出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逻辑论证而形成理论体系。哲学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们自觉创造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科学一样,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都是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是它们的共性。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又是两个不同的知识层次,在对实践的关系上,具体科学比较直接、具体,哲学则比较间接、概括;在研究对象上,具体科学研究客观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研究客观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这是它们的个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植根于科学的土壤之中。近代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科学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它以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知识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它是排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干扰的思想武器。
  三、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唯心主义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并有人相信它,这不是偶然的。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里,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人的生理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产生了唯心主义的萌芽;以后生产力虽有发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唯心主义作为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剥削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和欺骗人民,而使唯心主义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实,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是一致的。它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为群众掌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哲学物质观的演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试图以物质的原因说明世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观本质上是正确的,它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但这种物质观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并且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坚持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以当时自然科学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把原子的属性当做物质的属性,不懂得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并且割裂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不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以往唯物主义的积极成果,在总结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是唯一科学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这种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能通过感觉感知,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一方面,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就物质世界的整体而言,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眠永恒的、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而言,它又有静止的一面,即事物在某种条件下表现出暂时的稳定和平衡或者维持质的稳定性,这种静止只不过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如果割裂两者,或者否认运动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或者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不存在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不存在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
  2.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即指其客观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物质运动一样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空客观性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3.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间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_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是指任何具体事物存在的时间过程和空间位置都是有限的。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无限包含着有限,由有限所构成;另一方面,有限也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神秘主义之中。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形式和特点。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从人的活动出发去考察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和客体关系。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改造和被改造,即通过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元论与二元论:承认世界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观点是一元论。其中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相反,否认世界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本原的观点则是二元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表现为具有多种多样具体形态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各种物质形态又具有同源性和同构性。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及同构性表明,世界的统一性是具有多样性的统一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现代自然科学以大量确凿的事实证明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既在本质上区别于自然,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先在性。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作为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有其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是,地理环境和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们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说明社会形态更迭的规律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六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七节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八节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与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第三节 资本的运行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常识过关练习
第二部分  法律常识
第一章 法理学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制定
 第三节 法的实施
 第四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二章 宪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国家性质劣
 第三节 国家形式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选举制度
第六节 国家机构
第三章 行政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述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
第六节 政府采购和行政应急
第七节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四章 民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
 第五节 债权
 第六节 知识产权
 第七节 人身权
 第八节 财产继承权
 第九节 民事责任
 第十节 诉讼时效
第五章 刑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
 第三节 犯罪构成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六节 共同犯罪
 第七节 单位犯罪
 第八节 刑罚行
 第九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十节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犹
第六章 经济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企业法
 第二节 破产法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节 消费者法
 第五节 劳动法
第七章 民事诉讼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主管和管辖及其他重要制度
第三节 民事审判程序
第八章 刑事诉讼法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第三节 管辖和其他制度
第四节 立案、侦查和起诉
第五节 审判程序
第六节 刑事赔偿
法律常识过关练习
第三部分  行政管理
第一章 政府职能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政府职能概述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章 行政组织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第二节 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第三章 人事行政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
第四章 行政决策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第五章 行政执行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过程
第六章 行政监督
命题线索图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形式和内容
行政管理过关练习
第四部分 经济常识
第五部分 人文与历史
第六部分 科技与自然
第七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八部分 精编试题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