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解决国共合作方式的西湖会议
1922年7月底,马林第二次来华,8月回到上海。由于共产党人的出色工作,使马林惊喜地发现:“我离开后的三个多月中,共产党人已经和上海工厂工人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而他第一次来华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马林曾认为在上海看不到他“所熟悉的那种工人运动”。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整个中国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时最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国共合作的态度。自从中共出席莫斯科远东会议的代表回到祖国后,会议精神和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已经几次在党的领导人中间转达。如前所述,4月在广州举行的党、团领导干部会议,6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二大”,国共合作的问题已经讨论了两次,也争论了两回。对国民党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共产党人已经有了初步共识。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也带头撰文,认为当下中国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国共合作已经势在必行。
然而,国共合作应以何种方式开展,这时仍在困扰着共产党人。合作的对象——国民党,论时间,确实比共产党早诞生许多年,人数也多,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孙中山虽然遭遇了多次失败,经历了无数挫折,但一直坚持革命,使这个党不散不倒,自己也成为享誉全球的革命家。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党员缺乏统一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人争权夺利,一心想做官发财。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分子此刻过于复杂、党内的人格太不齐”,“组织未备、训练未周”。当马林向孙中山建议实行国共合作时,孙中山从国民党是大党、老党的地位出发,从改造国民党的目的出发,不肯接受党与党平起平坐的党外合作方式,而要求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在孙中山的眼中,国民党不仅成立时间长(当然是追溯到其前身同盟会),而且经历了多次起义以及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等重大事件。而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人数少,年纪轻,鲜为人知,除陈独秀、李大钊等少数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外,其他不外都是些年轻人,只是自己的下一辈。但共产党人却有不同认识,多数人都更愿意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
解决国共合作的方式成为了当务之急。马林回到上海后,找到了陈独秀。两座“火山”又一次见面了。这次他们相互诉说了分别后的情况,马林还亮出了他那件印有文件的特别衬衫。根据历史档案,马林还拥有一份共产国际执委会于8月作出的《给共产国际驻中国特派代表的指示》。这个指示共有四点,谈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其中指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从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在这些团体之外,建议成立一个宣传机构,宣传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斗争、民族独立的中华民国以及反对中外剥削者的阶级斗争的主张”等等。这些翻译过来、让人读起来不很顺口的文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可以概括为:国民党是革命政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中,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坚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陈独秀见状,知道马林的意见已经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那么共产党人思想上的结又该如何解开呢?马林建议召开一次中共中央的特别会议来统一思想,陈独秀接受了这一提议,地点选在离上海较近的杭州。
杭州,由于拥有西湖而变得极负盛名。自古以来,杭州就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批游人流连忘返。文人墨客也为它留下了无数诗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出了杭州“天堂”般的美景。然而,80多年前的1922年,当几位共产党人聚首杭州,召开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时,他们并不是为杭州的美景而去,而是为避开大城市鹰犬的眼睛,去完成一项庄严的使命。
8月底的杭州阳光充沛,暑气逼人。会议中激烈的争论更使人感到闷热难当。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张太雷和马林。马林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提议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认为这是国共建立联合战线唯一可行的具体步骤。
对于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绝大多数与会代表表示了反对的意见,陈独秀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在会上多次发言,虽然同意实行国共合作的战略,但对加入国民党这一策略则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国民党主要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不能因为国民党内包容了一些非资产阶级分子,便否认它的资产阶级的基本性质。但是陈独秀又是一位很守纪律的党员,他指出,如果共产国际的决定不可改变,“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不赞同的意见”。同时,他认为服从也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孙先生取消打手模及宣誓服从他个人等原有入党方法,并根据民主主义的原则改组国民党,中共党员才能加入进去”,“否则,即使是共产国际的命令,他也要反对”。张国焘的这段回忆,使陈独秀这位早年党的领导人的“火山”性格跃然纸上。的确,打手模、向某个人宣誓,这种封建式的行为确实与共产党员的称号太不相容,而共产党人是不能拿原则做交易的!
马林在会上也作了重要发言。他以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的经验作依据,谈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他介绍,印度尼西亚有一组织叫伊斯兰教联盟,成立于1911年,是爪哇最早的群众组织,具有经济、社会和宗教混合一体的性质,组织较为松散。它反对外国(欧洲)资本家对爪哇人民的剥削。而马林帮助组建的社会民主同盟(后改名印尼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开展宣传工作的,后来对伊斯兰教联盟左翼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两个组织合作,两个组织成员保留原身份互相加入,使反帝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大大增强。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与上述印度尼西亚的两个党情况十分类似,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而是一个各个阶级联盟的党,所以共产党人必须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国民党内的左翼(廖仲恺)去改变国民党的策略,最后加人国民党,改造这个党,共同推动国民革命。但应保持共产党自己组织的独立性和宣传工具(报纸),并应继续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活动和组织中心。
李大钊基本同意马林的建议。他认为国民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共产党人加入进去也不会受到什么约束,而且这是实现中共“二大”的既定政策,又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两全之策。为此,他主动向持反对意见的同志做说服工作。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西湖会议最终以相互谅解的形式,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提议,共产党人主张国民党方面要取消封建式的入党仪式,并依据民主的原则实行改组,由少数共产党负责人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实现两党的合作。
西湖会议,使中共中央领导人首次接受了国共携手、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国共合作方式的确定,对国共合作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