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境界:读史札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表面礼义周到、内心神秘难测,这是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的普遍印象。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那样的曲折艰难?中国的文化传统本身为什么没有开辟出现代化的道路?西方汉学界最流行的一个答案是:中国人注重礼俗,因而缺少内在生命力以从事积极的改革。事实上,这种观点对中国文化解读上慧眼独具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偏颇。透过外部的审视更能促使我们反省:那些深入我们精神血液的人格典范究竟是什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历史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格的境界:读史札记》以此开卷。
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风骨,正显示出中华民族之所以岿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撑;文天祥的殉道辞,孔日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更是对这个民族心性最精彩的诠释。
绵延五千年未曾断绝,中国的思想型范与价值标准有以致之,中国人品评人物早就树立了一套范式: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坐标;人人是圣人,人人都是王,这更是中国人的一大信念,中国思想的终极关怀是【人】,通往圣地的路就是,到人的路。
《人格的境界:读史札记》针对【仁】、【法】、【礼】、【忠】、【孝】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诸多核心问题加以分析,从而厘清其渊源流变、贡献及缺憾。
全书言简意深、辞微旨远,令人在豁然开朗之余生出无限遐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