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行为学与人事心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817073
  • 作      者:
    申林主编
  • 出 版 社 :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组织行为学与人事心理》是“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精品系列教材”之一,该书立足于教材,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服务,除以正文为中心的教材内容外,该书还在之前设计“本章学习提要”和“学习目标”,在之后安排了“重要概念”、“练习题”、“复习题”、“讨论与操练”、“扩展阅读书止”和针对性很强的“讨论案例”,这不仅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还有利于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学习型组织<br>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特征<br>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和他的同事及一些企业界人士共同创立的,他(1990)对学习型组织所下的定义为: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大卫加文(David A.Garvin)(1993)对学习型组织所下的定义更为明确: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知识建立、获取及转移能力的组织,同时该组织能修正自身的行为以反应新的知识与观察能力的组织。①可见,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强调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其适应性与应变能力的组织。<br>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在当前环境变化加剧的状态下,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设想出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将人的学习、思考、创造当成组织第一位的任务,改变了过去组织的等级权力控制的格局,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参与到激烈的组织生存与发展之中。<br>    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彼此坦率真诚,真正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制定每个人都认同的规划或愿景,然后为实现这个愿景而共同工作。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组成,采用向那些离市场和现场最近的人放权的扁平式组织结构,有意识使组织边界模糊化以实现内外的互动,寻求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以及组织的领导者承担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新角色。概括起来学习型组织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特征为:②<br>    1.有一个大家认同的共同愿景。<br>    2.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时,摒弃旧有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br>    3.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们对组织的整个过程、活动、功能以及与<br>    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br>    4.人们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跨越纵向和水平界线),不必担心受到批评或惩罚。<br>    5.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一起工作。<br>    学习型组织和传统组织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彼得圣吉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它们之间的差异作出了比较,见表3—3。<br>    (二)组织学习的类型<br>    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学习一般有单环路学习(single loop learning)和双环路学<br>    习(double loop learning)两种类型。<br>    ①孙健敏,李原.组织行为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13<br>    ②[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lO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24<br>    1.单环路学习<br>    单环路学习是指组织内部所设计的诊断与监视错误,并且矫正错误的机制是单向向下的,换言之,当发现错误时,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建立在过去常规程序和当前政策的基础上的,其假设是既有的规范与标准是正确可行的,不可动摇的。这种学习机制的设计,容易产生“刺激——反应”的行为特征,因此比较适用于稳定的组织,又称之为适应性的学习。<br>    比较角度<br>    愿景的来源<br>    想法的表达及执行者<br>    组织思想的性质<br>    冲突解决方式领导角色的作用<br>    传统的组织高级管理层提供愿景。高级管理层决定要做什么,组织的其余部门去执行这个想法。每个人对他自己的工作负责,焦点是发展个人的竞争力。冲突通过使用权力和层级影响得到解决。建立组织的愿景,提供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以及对员工活动的控制。<br>    学习型组织<br>    很多部门层级共同制定愿景,但高级管理层对这个愿景的存在及培养负责。想法的表达和执行发生在组织的所有层级上。<br>    员工理解自己的工作,也理解自己的工作会与其他人的工作发生交互作用并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方式。<br>    冲突通过共同学习和组织员工的不同观点的综合得到解决。<br>    通过授权和超凡的领导能力在整个企业内建立一个共享的愿景,授权给员工,激发参与积极性,以及鼓励做出有效的决策。<br>    2.双环路学习<br>    学习型组织运用的是双环路学习。当发现错误时,改正过程不仅有单向向下的,还包括向上的对组织目标、政策和常规程序的修改。双环路学习向组织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规范提出挑战,有利于提出截然不同的问题解决办法,实现组织变革的巨大飞跃。<br>    单环路学习明显有其不足,毕竟没有一个组织既有的规范与标准能永远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双环路学习除了进行单环路的学习模式之外,更进一步去检视组织规范、目标及可能存在的错误假设,并予以校正。因此,双环路学习是一种创薪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产生表面的变革,更可以造成组织深层结构的改变。<br>    (三)学习型组织的现实意义<br>    学习型组织可以看作是建立在以往大量组织行为观念基础上的一种理想模式,目前还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完全具备学习型组织的所有特征,所以,应该把学习型组织视为要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而不是对组织结构化活动的现实描述。<br>    但是,学习型组织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组织是解决现实组织中固有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良方。这三个问题是:分工、竞争和反应性。首先,专业化的分工制造了“壁垒”,从而把一个组织分割成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其次,过分强调竞争常常会削弱合作。管理层的成员相互竞争以显示谁更正确、谁知道的更多、谁更有说服力;部门之间本应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他们却也在相互竞争;项目小组的领导者相互竞争以显示谁是最好的管理者;等等。第三,反应性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他们更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开发创新。问题解决者尽力避免发生某些事情,而创新者则努力给现有状态带来新的东西。对反应性的一味强调会排挤创新和不断的改进,鼓励人们为“救火”而忙碌。①<br>    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br>    彼得圣吉认为,传统型组织要改造成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br>    1.推动个人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br>    只有时时处于学习、思考的活跃状态,个人才能跟上迅速变化的外在环境;只有科学有效地引导组织成员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组织才有可能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应对巨大挑战。因此,学习型组织十分重视成员的个人学习,并提供多种便利条件和鼓励措施。<br>    除了推动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信息、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通过推动个人学习,使组织成员不断转变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实现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假设和思维定式,不仅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影响个体所采取的行动。在传统社会里,知识、技术更新缓慢,经验性的假设对人们的认知和行动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既有心智模式的有效时间越来越短,必须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学习来克服思想的僵化,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r>    2.倡导团队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br>    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而团队学习并非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积极学习,并不代表能够实现团队学习、构成学习型组织。实现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的飞跃,首先要实现每个人获得的新知识都能快捷地让团队其他成员分享。知识不会因为传播而减少,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成员的知识共享,能够快速提高团队的知识总量和集体智慧,进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br>    真正的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配合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彼此的深度交流沟通,打破个人内心的习惯性防卫,不断调整个人目标与团体共同目标的整合,建立起个体与组织的共同愿景。<br>    3.实施系统变革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br>    学习型组织要改变的是人与组织的传统关系,将组织由靠外力驱动的被动机器,变成一个能自我驱动、自我调节、自我成长、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这是对组织的一种彻底更新,对组织管理方式的彻底转变。
展开
目录
    第一篇组织行为<br>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br>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br>    一、组织<br>    二、组织行为<br>    三、组织行为学<br>    第二节组织行为研究<br>    一、组织行为研究的方法<br>    二、组织行为研究的历史<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统一企业的道路<br>    第二章组织战略、结构与文化<br>    第一节组织战略<br>    一、组织战略的概念<br>    二、组织战略的类型<br>    三、组织战略管理<br>    第二节组织结构与设计<br>    一、组织结构<br>    二、组织设计<br>    三、组织设计对员工行为的影响<br>    第三节组织文化<br>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br>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br>    三、组织文化的演进<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联想多元化战略的失败与文化重塑<br>    第三章组织变革与发展<br>    、第一节组织变革<br>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和类型<br>    二、组织变革的模型<br>    三、组织变革:动力、阻力与实施<br>    第二节组织发展<br>    一、组织发展的含义<br>    二、组织发展的基本价值观<br>    三、组织发展的方法<br>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br>    一、知识经济的挑战<br>    二、学习型组织<br>    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上海大众在变革中重新崛起<br>    <br>    第二篇个体行为<br>    第四章个性心理<br>    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br>    一、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br>    二、个性的特点<br>    第二节性格<br>    一、性格概述<br>    二、性格的一般规律<br>    三、性格的测量<br>    四、性格与组织管理<br>    第三节气质<br>    一、气质概述<br>    二、气质的一般规律<br>    三、气质的测量<br>    四、气质与组织管理<br>    第四节能力<br>    一、能力概述<br>    二、能力的一般规律<br>    三、能力的测量<br>    四、能力与组织管理<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谁当总经理更合适<br>    第五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r>    第一节情感<br>    一、情感概述<br>    二、情感的一般规律<br>    三、情感的测量<br>    四、情感与组织管理<br>    第二节态度<br>    一、态度的概述<br>    二、态度的一般规律<br>    三、态度的测量<br>    第三节意志<br>    一、意志概述<br>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br>    三、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br>    第四节价值观<br>    一、价值观概述<br>    二、价值观的一般规律<br>    三、价值观的测量<br>    四、价值观与组织管理<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情感的力量<br>    第六章社会知觉与个人决策<br>    第一节知觉与社会知觉<br>    一、知觉<br>    二、社会知觉<br>    第二节归因<br>    一、归因概述<br>    二、归因过程<br>    三、归因理论<br>    四、归因偏差<br>    第三节个体决策<br>    一、个体决策概述<br>    二、常用的决策模型<br>    三、个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硫酸泼熊”事件<br>    <br>    第三篇群体行为<br>    第七章群体与群体决策<br>    第一节群体的基本概念<br>    一、群体的内涵<br>    二、群体的功能<br>    第二节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br>    一、从众行为<br>    二、社会促进效应和社会抑制效应<br>    三、社会惰化作用<br>    四、去个性化<br>    第三节群体间的关系与行为<br>    一、群体间关系的制约因素<br>    二、群体间关系的协调手段<br>    第四节群体决策<br>    一、群体决策的概念<br>    二、群体决策的技术<br>    三、群体决策的误区<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确定合适的营销方案<br>    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沟通<br>    第一节人际关系及其测量<br>    一、人际关系概述<br>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与改善<br>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br>    第二节沟通理论<br>    一、沟通的概念<br>    二、沟通的过程<br>    三、沟通的类型<br>    四、沟通网络<br>    第三节有效沟通的技巧<br>    一、有效沟通的概念<br>    二、有效沟通的障碍<br>    三、有效沟通的技巧<br>    第四节冲突及其解决<br>    一、冲突的概念<br>    二、人际冲突<br>    三、群体冲突<br>    四、冲突的解决<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亚通网络公司的冲突管理<br>    第九章团队建设<br>    第一节团队概述<br>    一、团队的概念<br>    二、团队的特点<br>    三、团队的类型<br>    第二节团队构成及其发展<br>    一、团队的构成<br>    二、团队的发展<br>    第三节高效团队的建设<br>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br>    二、高效团队的塑造<br>    第四节虚拟团队<br>    一、虚拟团队概述<br>    二、虚拟团队的建立与管理<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MRN油井电缆事业部<br>    第十章领导与权力<br>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的研究<br>    一、领导研究概述<br>    二、领导理论<br>    三、关于领导的最新观点<br>    第二节领导班子的结构与匹配<br>    一、领导班子结构<br>    二、领导班子结构的内容<br>    三、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实现<br>    第三节权力与组织政治<br>    一、权力概述<br>    二、权威、权术与影响力<br>    三、组织政治<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长虹高层大调整<br>    <br>    第四篇心理学在组织中的应用<br>    第十一章心理学基础<br>    第一节心理现象的研究<br>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br>    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br>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br>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br>    一、心理学的任务<br>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br>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br>    第三节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br>    一、人员招聘与选拔<br>    二、培一训<br>    三、激励<br>    四、沟通协调<br>    五、员工心理卫生<br>    六、员工职业发展<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周涛的跳槽<br>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测评<br>    第一节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br>    一、人力资源测评及其作用<br>    二、人力资源测评的一般原理<br>    第二节人力资源测评的技术与方法<br>    一、人力资源测评的基本要素<br>    二、人力资源测评的方法<br>    三、常用的人力资源测评技术<br>    第三节人力资源测评的实施<br>    一、人力资源测评的准备<br>    二、人力资源测评的过程<br>    三、人力资源测评结果的分析<br>    四、人力资源测评中的问题<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总经理的选拔<br>    第十三章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br>    第一节学习理论概述<br>    一、学习概述<br>    二、学习理论<br>    三、学习理论在培训中的运用<br>    第二节员工培训<br>    一、员工培训概述<br>    二、员工培训的管理<br>    三、员工培训的方法<br>    第三节员工职业发展<br>    一、职业发展概述<br>    二、职业生涯规划<br>    三、职业生涯管理<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卡斯尔公司的培训为何失败<br>    第十四苹员工激励<br>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br>    一、需要<br>    二、动机<br>    三、激励<br>    第二节激励理论<br>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br>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br>    三、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br>    四、综合型激励理论<br>    第三节激励理论在组织中的应用<br>    一、激励的原则<br>    二、激励的因素<br>    三、激励的方法<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高智力人群的管理<br>    第十五章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br>    第一节心理契约<br>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br>    二、心理契约的维度<br>    三、心理契约的建立<br>    第二节组织承诺<br>    一、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模型<br>    二、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br>    三、组织承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br>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br>    一、工作满意度及其测量<br>    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br>    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行为<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李开复为什么告别微软<br>    第十六章员工职业健康<br>    第一节员工心理卫生<br>    一、心理卫生概述<br>    二、心理卫生的内容<br>    三、心理卫生的任务<br>    第二节挫折与压力调适<br>    一、挫折<br>    二、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br>    三、压力调适<br>    第三节EAP(员工辅助计划)服务<br>    一、员工辅助计划概述<br>    二、员工辅助计划的形式与内容<br>    三、员工辅助计划的服务步骤<br>    本章学练要点提示<br>    讨论案例诺华:全方位的员工健康管理<br>    附录学练要点参考答案<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