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智时代:王志纲的观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59921
  • 作      者:
    王志纲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志纲,中国著名战略资询专家。贵州生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曾在社科院从事经济理论研究3年,曾任新华社记者10年。1994年10月从新华社下海,成为独立策划人并创办王志纲工作室。
    他领导的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中国本土具影响力的战略策划研究机构和民间商业思想库,一直处于行业的领跑地位。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常驻机构和专业咨询团队。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经积累了上百个成功案例,出版了10本专业著作。
    王志纲现任广东私企商会首席顾问、浙商研究会学术顾问以及四川成都、安徽黄山、去南丽江、浙江绍兴、福建厦门、重庆等多个城市发展的战略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叫财智时代?财智时代是相对于西方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式解读。西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并存的中国,恐怕财智时代才是其更为形象贴切的表达方式。它既非纯粹的知识经济社会,也不同于往昔财为主、智为仆的所谓财富时代,而是一个财智平等、以财求智、以智生财、智财相融的特别时期——财智时代。
    作为中国顾问咨询业的拓荒者,作者在书中沉淀了上百个企业成败的案例精华,精彩呈现了王志纲工作室思维的轨迹、探索的历程、生存的状况、工作的方法,它将告诉你怎样避开商海暗礁和险滩。这同时也是一部中国版的人生规划指南,它将告诉你如何认识社会的奥秘,怎样把握成功的玄机。
展开
精彩书摘
    在静静的日内瓦湖畔,距离世界经济论坛总部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 幢并不很起眼的别墅,导游悄悄地告诉我们:“那儿就是论坛创办者施瓦 布先生的家。”据说年过六旬的施瓦布,至今仍每周到日内瓦大学给年轻 人上一堂经营方针课,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保持着多年的简朴和淡泊, 唯一的业余爱好是收藏古董《圣经》。 本想多打听一些有关施氏的情况,但遗憾的是他的故事好像不多,事 实上,他的名字已经和达沃斯论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纵观其人其事, 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概括他的一生和事业,或者说他是一个很难 定位的人。当施瓦布30年前带着梦想来到小镇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刚刚从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转眼30年后,当初的一次关于欧洲企业管 理问题的讨论会竞变成了今天的世界级盛会,可谓功德圆满,名利双收。 回顾施瓦布的人生轨迹,支撑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一方面,施瓦布首先是一个学者,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严格地说 ,他是一个边缘性学者。论在某一方面的专门研究,我想远甚于他的大有 人在,以至于我在访问著名的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说起施瓦布时,高傲的教 授们多表现出一种不屑的神情: “不就是个会议商人嘛!”的确,如果从 专业著述上讲,尽管施瓦布也非等闲之辈,但在这方面获得的荣耀和影响 并不大。然而放眼更宏观的天地,那些终年深陷于象牙塔中的一流教授们 ,就对历史的贡献而言,又有几个能比得上施瓦布呢?埋首学问的人应该不 止一个,但世界经济论坛只有一个,施瓦布也只有一个。 诚然,在学术上,洛桑学院的教授们可能更有发言权,但让我们看看 施瓦布不多的几行简历:他先后就读过4所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博士、公 共管理学硕士以及经济学博士3个学位,又对企业有实际的了解和认识。因 此,他的视野当然更广阔,头脑也更敏锐,社会性更强。正因为施瓦布不 属于已有的任何一个行当,才得以冒着风险去做一番新的事业。令人敬佩 和感到庆幸的是,他成功了。由此我不禁想起与其相映成趣的美国人尤伯 罗斯,并非体育出身也非经院出身的他,不要政府一分补贴,成功地筹办 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从此改写了奥运会不赚钱的历史。正如施瓦布 成功后的低调一样,尤伯罗斯总是带着几分自嘲说:“我是一个三流大学 生,三流半的中学生。”或许在许多传统人士的眼里,他们的成功有很多 偶然的成分,但偶然背后,恰恰揭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历史的长 河中,在社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前夜,时势造英雄,这些人大多游离在 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边缘状态,正是利用这种多元视野和通识之才,当机遇 来临时,他们能够以超凡的胆魄和驾驭力做出开创性的事业,从而为后人 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平台和道路。而那些安分守己、自以为专攻和掌握了世 俗真理的人,却早已无影无踪了,这真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 古流”。 但从另一方面,洛桑学院教授的话也没讲错,施瓦布是一个学者,更 是一个高明的商人,正如尤伯罗斯成功地把体育文化和商业结合起来一样 ,施瓦布也把讨论、交流与商业嫁接在了一起。一旦这些看起来跟利润毫 不相干的领域与商业联姻,往往自身的能量和影响更大,也走得更远。可 以说,施瓦布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整合力和创造力。与其说他是个“会议 商人”,不如说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经纪人。今天凡出席达沃斯论坛的, 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浪尖上的人物,这些人经营着世界,而施瓦布却利 用一个舞台,也在经营着他们。更为巧妙的是,尽管论坛总部宣称自己是 个非赢利机构,但达沃斯6天会议,主办者收入上千万美金,小镇收入近1 亿美金,简直是座金矿了。我的一位朋友曾不无揶揄地说:“我算明白什 么叫非赢利了,就是把挣来的钱花得一分不剩呀。”我想这其间的奥秘, 恐怕同样是洛桑学院的教授们所不屑于研究的吧。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安分和敢于冒险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成 功。我相信亦学亦商的施瓦布能有今天,一定经历了千辛万苦。30年前, 当他来到小镇达沃斯时,迎接他的不会是热情的拥抱,可能更多的是不理 解和冷眼旁观。30年后,他给小镇带来了新的生机,小镇也成全了他。 另外,探究施瓦布的成功因素,除了基本的学术水平、超前的商业头 脑,似乎还有一项更宝贵的东西——性格禀赋。他的精神里流淌着日耳曼 民族的血,天生的严谨和执著铸就了其坚韧不拔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施瓦布一生的真实写照。也许当年有同样想法的人不 止施瓦布一个人,但30年下来只有施瓦布硕果仅存。抛开客观上的条件不 谈,从主观上讲,首先施瓦布不是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人,如果他一开始就 把论坛定位成一个挣钱的机构,我想不会有今天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有 句古话叫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正因为施瓦布耐得住寂寞,始终坚 持自己的服务使命,为追求功利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功利的天地,最终才也 得到了自己的回报,是大功利。更难能可贵的是,施瓦布有长线意识,区 区一个会议锲30年而不舍,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结果论坛的门槛越办越 高,规模越办越大,而他本人也从当年的一个发起者和服务者,走到前台 成了一个舞龙的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生活的辩证法总是这般简单而又 无处不在,往往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得不到想要的,而越是一步一个脚印 、无所贪求的人,越容易达到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境界。 反观今天的中国,每天不知有多少一夜成名的人,又有多少一夜沉寂 的人。奇迹般地崛起,泡沫般地消失,这样的戏剧无时无刻不在现实中上 演,几乎成了时代的一条定律。在汲汲于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禁得住风 吹雨打的英雄,又有多少像施瓦布这样能笑到最后的人。这也许是我们这 个浮躁的时代所共有的特征,只不过在转型期的中国更为集中罢了。但我 还是宁愿少一些泡沫,少几个风云人物,多一些汗水,多几个踏心实干的 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许我们会收获得更多。 P156-158
展开
目录
总序
原版作者序言
第一篇走进财智时代
财智时代宣言
站在时代的壶口瀑布上
我们还是策划人
我们的探索与价值
财智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化解读方式
知识经济的标准和两翼
中国人向来不缺智慧
中西智业的关系
我们的策划方法
知识创造财富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也是生产力
智慧与网络嫁接
迎接财智时代的挑战
我们正进入财智时代
财智时代催生了中国策划业
中国策划业的变化
知识的五个层次
挑战与机遇
我们的“三大法宝”
我看网络经济
知识改变命运
网络经济初探
我的试验田
走进财智时代——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策划面临一个转折点
何谓财智时代
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客户究竟从我们这里得到了什么
社会为什么对策划服务需求如此之大
中国策划之我见
穿越时空的对话——关于中西顾问咨询业的讨论
第二篇兵法与剑法
第三篇策划就是生活
第四篇“食脑”者自白
原版作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