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官员谈从政方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37295
  • 作      者:
    雷国珍,刘强伦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从政,需要从政方略。我国各类官员数以千万计,他们的从政方略,既影响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社会的进步,决定事业的成败。因此,科学的从政方略,是社会之宝,人民之福,个人发展的台阶。《与官员谈从政方略》一书旨在帮助各类官员不断提高从政水平,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展开
精彩书摘
  ●“学而优则仕”另解
  从政,就是从事政治与行政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当官。
  从政是一种职业选择,也是一种事业选择,一种市场博弈。
  有人从政是为了饭碗,有人把从政仅仅当成一个职业,有人从政是为了理念,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
  为了饭碗,就有为饭碗的方略。例如,古今官场上那些诸如“多磕头,少说话”的庸俗风气,也称得上一种方略,但这些方略说到底就是为了保饭碗,往上爬。
  为了职业,有为了职业的方略。当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要求,例如,上级的命令,不论是否喜欢,都要执行;组织拟定的文件、文稿,只能“背书”;有时还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等等。
  为了事业,则有为了事业的方略,也就是有理想,有抱负,为了对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坚持实事求是,积极主动乃至不怕承担风险地开拓创新,等等。
  我们希望官员不要把从政当作饭碗,也不要把从政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而应把从政当作事业,以更高的思想境界,从更高的层面来考虑从政方略的问题。
  有人回忆了三个年轻人抄写文稿的情景。
  第一个年轻人看到喜欢的稿件,一边大声叫好,一边起劲地抄,抄得又快又好,反之就生气,并且坚决不抄。
  第二个年轻人看到喜欢的稿件,也像第一个年轻人那样,但对不喜欢的稿件,虽然唉声叹气,甚至也生气,但还是边改边抄。
  第三个年轻人则不论什么样的稿件,都是起劲地抄。
  这三个年轻人分别是毛泽东、田汉和一个已经不知其名的普通人。他们对抄稿件的态度,大体相当于拙著以上所说的三种从政态度。
  那个普通人的“抄稿方略”,也要一定的水平,如识字较多,看得懂文章,字写得比较好,比较快。但这种水平,最多只能保饭碗,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田汉这种水平。要想大有成就,则应当向毛泽东学习。这种学习,除了一般素质外,最重要的还有那种不怕丢官,不怕失业的勇气。
  因此,在吃饭层次上“当官”,只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在职业层次上“当官”,需要较高的智慧和经验;在事业层次上“当官”,则不但需要很高的智慧和经验,还需要崇高的理想和很大的信心、勇气、毅力,有鉴别、鉴赏能力,并敢于承担风险。
  谈到这里,让人想起了一句老话“学而优则仕”。这是一句不利社会全面发展的老话,但如果把它理解为学习好前人与他人的经验才能当好官,则称得上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官良吏,要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首先就要善于学习。
  ●哪一种方略更好?
  宦海浮沉,福祸难测。官场之上是非模糊,升降明确。居官保位,各施其谋;树正锄奸,打击异己,八面玲珑,狡兔三窟……不同的时势,不同的地位,造就了不同的居官谋略。
  哪一种方略更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视之。
  孔子是个书生,但他对从政方略也有很深的研究,其成果还很有影响。
  在基本准则方面,孔子主张以仁政和礼治作为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认为应该用教育的方法来影响和引导人民群众,反对单纯依赖法治和刑法,反对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强迫人民群众服从统治者的意志。显而易见。孔子的意见今天还是值得重视的。
  在施政方法方面,孔子曾提出过一个“尊五美,屏四恶”的方法体系。
  “五美”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其大意是:让人民去干能够使他们自己得利的事情,这就让人得到实惠而执政者又不需耗费什么。民众干自己愿意干的事,虽然劳累也不会怨恨。如果执政者的“欲望”是良好的,这就不是什么贪心。君子泰然白若,这不是什么骄傲。君子庄重地让人望而生畏,这就是有威严却不凶猛。
  “四恶”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其大意是:不加以教育而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诫而督查成绩叫做暴;政令松懈而限期紧迫叫做贼;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这个“五美”、“四恶”,也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东西。如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就是最好的“惠而不费”;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就能使人们“劳而不怨”,如此等等。
  帝王成功之道可称为镇国之宝。一个成功的帝王,如何为君,如何统民,如何治国,如何修身明德,对国对民对己,都无不举足轻重。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国治,才能国运长久,社稷永存。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这样谈论“为政之道”。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古知今,以往验来。”这种经验,今人仍然经常谈及,可见还是有意义的。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并且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湘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人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湖湘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他的从政方略中包括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等等。曾国藩仕途诡异,却处置有方,化险为夷,体现了他高超的从政艺术。
  除了中外前人外,当代的中外官员,有着更多而且更富有现实意义的从政方略,对此,我们要予以更多的重视。
  “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道。”方略具有方法性、手段性,很难说某一个人或某一类方略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把某一种从政方略绝对化,显然是有害的。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类方略和反对另一类方略,只要是有利于国泰民安的方略,都应当加以借鉴,古今中外,一概如此。
  从政必有方略。
  成功必有方略,失败定有原因。
  方略正确与否决定成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必有科学方略——方略之重
一、“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
二、“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四、让同事、部属、群众干得更好
五、在困境中找出顺利时没有的机会
六、争取有超出人们预期的表现和成效
第二章  前景可以更好,命运在于抉择——决策方略
一、避免最大失败,争取最大成功
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三、思考可上九天揽月,决策有如五洋捉鳖
四、众人合力驾巨轮,一人主舵定方向
五、人脑需要电脑帮,方法先进决策高
六、程序化才能合法、规范、权威、安全
第三章  以人为本,万事可兴——用人方略
一、为政之要,兴国之本
二、慧眼识人,众眼辨人,制度定人
三、五湖四海大格局,适才互补优势生
四、用人不疑疑不用,科学制约不制肘
五、科学激励,攻心为上,明道为高
六、自爱爱人,英雄辈出
第四章  实效好坏大小,关键在于执行——执行方略
一、三分决策,七分执行
二、利益决定执行
三、领导强,制度好,执行得力有保障
四、科学规范效率高
五、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手段
六、建设优秀执行文化,推动坚实高效发展
第五章  走好才能走快,走远——发展方略
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和谐社会没有单一的“指挥棒”
三、实事求是,自主发展
四、服务促发展,好事要做好
五、踏一方实土,通天下大志
六、协调统筹,科学发展
第六章  自创才能自主、自强——创新方略
一、创新:撬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支点”
二、理论创新:求真务实活源头
三、制度创新:兴利除弊千秋业
四、方法创新:一通百通有诀窍
五、模式创新:八仙过海显神通
六、文化创新:和风沃土旺生机
第七章  民无信不立,官以诚为本——取信方略
一、“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安
二、取信之方,诚信为本
三、人民民主,取信大道
四、态度决定信任度
五、优化联系才能加强信任
六、失误不能失信,改进声望更高
第八章  政遇人和需权威——树威方略
一、政通人和,必须把权力上升到权威
二、立三尺法,树万人威
三、“貌重则有威”,形象显示力量
四、“太上立德”,风正令行
五、威生于力,力生于能
六、“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九章  “组织使个人发挥十倍力量”——组织方略
一、兵多不如妙用,组织好才力量强
二、“意合则胡越成兄弟”
三、博弈有方,局稳、棋活、招灵
四、乐意合作带来成功,强迫服从导致失败
五、组织多样化,发展才全面
六、“若烹小鲜”与“沧海桑田”
第十章  驾大局,驭大势——驾驭方略
一、能驾驭方能领导
二、把握规律,“以道御之”
三、“善战者,求之子势”
四、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五、牵好“牛鼻子”
六、拥有实力和正确手段才能有效驾驭
第十一章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交往方略
一、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二、彬彬有礼,大家风度
三、把话说好,要在“三知”
四、心有明灯,路路畅通
五、大度大量,善意回应
六、要交朋友,先当朋友
第十二章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方略之路
一、方略是一种不断提高的技巧
二、吸引更伟大的知识,运用更适用的知识
三、压力是最好的老师,害怕沉没方能崛起
四、智者注意自己的缺点,庸者吹嘘自己的优点
五、入云亦云很可怕,各有特色路子宽
六、从细节入手,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