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中国<br>人权研究在中国<br>提高大学科学水平途径<br>香港回归祖国:一个历史学家的感想<br>未完成的启蒙:中国的经验<br>回忆旧上海<br>关于人权问题<br>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纪念与历史研究:简要的回顾<br>18、19世纪的欧洲<br>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忧虚<br>18世纪(乾隆时期)中国的新经济和社会思想<br>中国大学世界史教学及观念的变化<br>对20世纪中国的个人回顾:赠意大利汉学家<br>关于启蒙运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br>18世纪(乾隆时期)中国知识分子<br>争取自由的三种形式<br>评法国汉学家杜明近著《中国向何处去?》<br>泛谈“汉学”与“汉学家”的作用<br>我和德国学术界的联系<br>附录一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致张芝联教授的信<br>附录二 前美国驻华大使约瑟夫·普吕厄致张芝联教授的信<br>张芝联教授简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