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十年来演讲录:1986-200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27979
  • 作      者:
    张芝联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芝联,1918年11月7日生,浙江鄞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中国18世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6年至1998年,连续当选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任命为华东师范大学光华学院名誉院长。1983年当选国际法国革命史委员会理事,1985年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张芝联先生在国内外重大集会及论坛上的讲演文章集合,既有十八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又涉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与忧虑。该书部分内容曾经由商务印书馆以英文出版,此次作者把它们全部翻译成中文,第一次以中文结集出版。<br>    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是通过“文革”才体验到鲁迅。“文革”之前都读不懂鲁迅,经历那场灾难,进入绝望的境地,这才找到了鲁迅,与他相遇。而我最近一次与鲁迅相遇,却是在这场大病中,也是有了一种绝望的生命体验。这门课在某种意义正是这次相遇的生命记录。这也许只是我们这一代的经验,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刻,什么瞬间,和鲁迅相遇……
展开
目录
变革中的中国<br>人权研究在中国<br>提高大学科学水平途径<br>香港回归祖国:一个历史学家的感想<br>未完成的启蒙:中国的经验<br>回忆旧上海<br>关于人权问题<br>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纪念与历史研究:简要的回顾<br>18、19世纪的欧洲<br>对全球化的认识和忧虚<br>18世纪(乾隆时期)中国的新经济和社会思想<br>中国大学世界史教学及观念的变化<br>对20世纪中国的个人回顾:赠意大利汉学家<br>关于启蒙运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br>18世纪(乾隆时期)中国知识分子<br>争取自由的三种形式<br>评法国汉学家杜明近著《中国向何处去?》<br>泛谈“汉学”与“汉学家”的作用<br>我和德国学术界的联系<br>附录一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致张芝联教授的信<br>附录二  前美国驻华大使约瑟夫·普吕厄致张芝联教授的信<br>张芝联教授简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