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就是说人道要符合天道和地道,因此天人合一中的“天”实际上是天和地的总称。天就是人头顶上的天空、日月星辰以及风风雨雨;地就是人脚底下的地,包括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海。人呢?人,绝对不单纯指人类本身,应该是单个的人,组织的人,人类的制度,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r> 那么什么是道呢?《系辞》中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什么是道?什么是器?道与器到底应该如何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道和器以形来分,无形则为道,有形者为器。有的人以感官分,不能用感官来认识的是道,能用感官认识的是器。<br> 这两种分法我认为都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世界上所有外观健康的动物,他们的身体都是中轴对称的,这是健康动物的规律,我们能说中轴对称是无形的么?无形的话怎么判断是否中轴对称呢?<br> 我认为普遍性的规律是道,具体的做法或器物为器。因此天道就是天的最基本规律,地道就是大地的最基本规律,人道就是人类的最基本规律。<br> 1.天道与人道的合一<br> 那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不对呢?我们实际验证一下。天人合一的天,指大自然,大自然可以分为天空中的事物和地上地下的事物。天空中的事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日月更替所带来的昼夜轮回和均分。大家看看《易经》的易,上日下月,说的就是昼夜轮回,表明日月的规律是《易经》的最大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br> 如果我们用一幅图把一个昼夜的运行轨迹表示出来,那么太极图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br> 日月的运行有这样一些规律:一分为二,昼夜均分;循环发展,永不停息;阴阳对立,阴阳互存。这些规律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大家把这些规律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法、发展观、矛盾论做一些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马列主义一传到中国很快被大众接受,并指导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br> 日月运行的规律与人的规律是否有相同之处呢?我们从人的生死、家庭的组成、国家的存亡这三个方面做一下比较。<br> 首先看做为个体的人。每个人在娘肚子里孕育后,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有生必然有死,这条规律从来没有人打破过,这就是一分为二,只不过生的时间与死后的时间不相等,因为一个人最多活一百来岁,但死去的时间却是永恒的。从生死时间不相等这一点上看似乎不符合昼夜均分的规律,但人类有再生的能力,先辈死了后代出生,只要不遇到无后代的情况,生生死死的规律就不会打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与死的时间是均等的。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根本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保持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儒家特别注重祭祀之礼,没有后人了如何祭祀先人?香火不断这个成语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儒家注重传宗接代的思想。<br> 要传宗接代必须要男女组成家庭,中国是从1949年开始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在以前的历朝历代允许一夫多妻,但我们应该看到,一个男人能娶到多房妻妾的不是富人就是贵人,这样的人在历朝历代毕竟占了少数,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下穷苦人家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因此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与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相比,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是主流,这也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自然规律的反映,自然规律对一夫多妻制进行了纠正。<br> 个人与家庭都不能违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作为一个国家,同样逃脱不了这个规律的制约,中国的朝代更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从夏商周到秦汉,从唐宋到元明清,历朝历代都脱不了由盛到衰再到灭亡的规律。<br>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个朝代前半部分越强大,后半部分就越混乱。对于夏商朝的历史资料我们掌握得不如以后的朝代多,因此这两个朝代前后部分的兴衰对比不是很清晰,但从周朝开始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这个特点:周朝的历史最长有八百年之多,前三百多年大治,后三四百年是中国混乱最长的时期;汉朝时国家疆域空前扩大,东汉后期天下大乱,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元气大伤;唐朝中国达到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唐朝的后期以及五代十国又使中华民族遭受一场巨大的灾难。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体现!<br> 个人的生死、家庭的组成、国家的存亡这三个方面所体现的人的规律,与日月的运行规律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天人是合一的。当然这里所说的天,是狭义的天,是日月运行的天,不是自然范畴的天,因为自然范畴的天还包括地。<br> 2.地道与人道的统一<br> 人道要符合天道,同样也要符合地道,这突出体现在人体的结构与大地山川的结构基本相同,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类的建筑与大地山川的结构基本相同。<br> 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都把中原地带称为中原腹地,一个“腹”字,就表明了古人把中国大地看成了一个人体,其中把中原部分看成了人的腹部。或许有人会说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科技那么发达,他们没有遥感探测卫星,不可能知道中国地形的特点,如何会知道中国西部的昆仑山,如何会知道环抱中原的两侧山脉?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三皇的传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大地是盘古的躯体形成的,自然就会把大地看成人的身体。另外中国古代的一本书《尚书?禹贡》已经记录了中原以及周围附近的山脉与河流,说明我们的祖先至少在大禹时就基本掌握了中国地形的特点,大禹治水主要在中原地带,而中原地带又是平原,属八卦中的坤。坤不仅代表平地,还代表人体的腹部,因此把中原看成人的腹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br>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在建筑上,据考古发现,至少在周朝前期中国的房屋就建成了四合院的结构。<br> 从中国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原是由四面的山脉环抱的,西面是昆仑山秦岭,北面是天山燕山,南面是南岭武夷山,东面是泰山。而四合院呢,恰好也是四周为房子,中间是平坦的院子,很明显,古人是把山脉看成了房子,把平原看成院子,这也是天人合一。<br> 古代的统治思想同样受此影响。古代的统治思想说到底是大一统,是中央集权,无论大禹治水时期还是后来的奴隶制和封建制,都是如此(国家分裂或战乱时除外)。关于大一统这个统治方式的形成年代,历史资料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大禹诛杀防风氏这一点上看(《国语?鲁语》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大禹治水时期因为治理洪水的需要我们的祖先逐渐形成了大一统,后来大禹破坏禅让制把王位传给儿子启更说明了这一点。<br> 为什么大禹治水会逐渐形成大一统的局面,说到底与我们国家的地形有关:四周群山,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平原,四周山脉的水都流向这个平原。因为平原大而且河流都流向平原,因此洪水容易泛滥而且难以治理,必须组织全体人民的力量治理水患,在这个过程中集体主义的思想就形成了。集体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有一个有权威的领袖,所有的人要听这个领袖的命令。大禹诛杀参加治水会议迟到的防风氏,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br> 中国四周山脉中间平原的地形特点,再加上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领导人或领导阶层要有权威,至高无上,其余的人要团结在其周围。古人是根据天人合一把山脉看成了人,把平原看成了事业。<br> 从乾隆皇帝会见马戛尔尼的场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高高在上,两侧大臣环抱自己,前面是马戛尔尼跪拜,在这些人的中间是一个平台,这与中国的地形和人体结构非常相似。<br> 从上面的分析看,人体的结构与大地的结构有相似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把这一规律升华到建筑方式和统治方式,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br> 本书谈的商务楼选址、规划、设计和不良风水的改造,都是依据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论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