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的金一贵从事笔迹心理研究已多年,并在厦门多所学校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金一贵题为“笔迹剖心迹,性格有密码”的发言一度轰动上海,来自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吴教授感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你的成果不能只藏在厦门。
笔迹透露心理特征
其实金老师的理论很简单:人们书写的字阵、章法,用笔的力度、断连、滑涩、飘沉等也是一种行为,行为是潜意识的投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他说:笔迹心理学认为书写过程就是人“心手相通”的过程,是进行“投射”和“反射”的过程。书写是大脑的“投射”活动,所谓“字如其人”,就说明一个人写字的线条结构能反映他的人格特质。而反过来,通过对写字的培训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心灵方能手巧,这是天生的;而于练巧了心才灵,这就是后天的培养。”“如果我能透过一个字看出书写者的性格和心理弱点,那不是算命,而是运用了现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分支——笔迹心理学。”金一贵如是说。
矫正不良运笔习惯
金一贵认为,了解书写者的性格只体现了笔迹分析法的一小部分价值,最吸引人的功能在于通过练字训练使性格中的不足得到矫正。“通过改变书写者原来运笔中不好的习惯,使新的书写行为形成投射,使之向内在的心理活动转化,进一步反射到大脑,并形成记忆,有助于新的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的培养。”金一贵将它总结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练字修身养性与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的有机结合。”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初一男生小辉性格内向、但好动有胆量,起初写字字间距、行间距很紧(为自己考虑多,对人际关系较认真),笔画直且硬,横折直角多(思维与行为表现刚且生硬),横画短、上仰,字瘦长,上紧下松,笔画挤往中间(有上进心,多思,良好的思维没充分展开,容易心烦),有针对性地进行字帖临摹训练后,半年内小辉的书写有了明显改变,性格也随之开朗了不少,且有了不少知心伙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