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问题探索:2007年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625765
  • 作      者:
    晏可佳,葛壮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宗教学会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传统,那就是在学术研究上兼容并蓄,相互宽容。事实上,论文集的作者有宗教界的著名人士,有长期在宗教工作岗位工作多年的政府部门的同志,也有在宗教学科方面成果卓著的学者。这无形中也成为宗教学会本身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力求共同构建一个交流思想、互相启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术平台,从一个侧面推动宗教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们了解中古时期的中国宗教是很有用的例子。
    第四个特点是在年代上以十六国至北宋初期的文书居大多数,此时段之前和之后的都很少。这一是由于那段时期正是丝绸之路最畅通的时候,无论是敦煌还是吐鲁番在政治或文化上的重要性也随着增加,此前或此后由于道路不畅通,两地的重要性锐减;二是佛教在13世纪之后在印度消亡了,没有了佛教文献的西来,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宗教分量就大为降低。在这些文书发现之前,到19世纪末时宋本已经是非常珍贵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宋之前古本,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宗教文献学的宝库。
    第五个特点是具有相当的地方色彩。从三方面来说,一是关于当地地方崇拜的记载,包括当地流行的各种祭祀记录及占卜文书等,如《高昌章和五年(535年)取牛羊供祀帐》(73TAM524:34a)文书中有树石、清山神、大坞阿摩等作为当地的祭祀对象,从中还可以知道当地都是以牛羊作为祭祀品的。二是反映宗教与当地社会的各种关系,如寺院的土地财产登记文簿,寺院或僧人与地方上的物品交易与交涉纷争引起的官司记载,僧人服役应差名册,当地信众的结社文书等等。三是敦煌吐鲁番宗教文献在语言文字上的地方特征。一些经卷在当地的抄本,往往会书写着当地所特有的俗字别字。尤其是一些有注释的经本和当地寺院及僧侣的日常书信文件等,如一些礼佛文、社斋文、悼亡文等所谓愿文,其所用的词汇与用语等透露出宗教在当地传播与交流的信息。
    第六个特点是标有明确纪年的卷子少,大多具体年份不明,有的手抄本字迹模糊潦草。很多文书,尤其是吐鲁番文书,只是一些残卷碎片,大大增加了研究和利用的难度。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献资料是无可替代的。
    ……
展开
目录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
道教祭炼与佛家焰口仪的比较研究
以社会服务促社会和谐——上海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事业的调查
述论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宗教文献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试论道教人文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制度及其认同的差异:上海与温州的基督教活动模式比较
关于宗教“和合共处”之刍议
行云流水修竹清风——罗竹风名誉所长三十年祭
母系氏族凝聚力的圣化与萨满教的形成——天崇拜分析
刍议禅宗的人文取向
道教与现代社会中的和谐身心追求
上海宗教与城市文明——2010年世博会视阈下的上海宗教
中国穆斯林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兼论伊斯兰教义中的和谐理念
略论明清之交云南穆斯林社区的宗教结构和内部关系
中国特色语境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论依据
关于宗教与幸福人生关系的一点思考
理念与机制:宗教社会慈善发展之路径
儒学与宗教及其发展走向
论宗教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
神人关系的宪法: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对当代中国宗教发展趋势的影响
穆斯林葬礼的文化内涵
在适应社会中提高道教整体素质
杨仁山居士与金陵刻经处
后现代视野下的巴哈伊教
略论加强当代道教信仰建设之科仪方面桥——《中国大众》
传统宗教的复兴与回归
关于西道堂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