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内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05069
  • 作      者:
    胡林英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林英,女,1974年生于山东省东明县,在山东师范大学完成道德教育哲学专业的硕士学业,200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宋希仁先生。2003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结业证书。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从事伦理学原理、生命伦理学等方面教学和研究。自2000年来,在《理论学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及“Hastings Center Report”(S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西方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学思想史》、《以德治家丛书》等书的编写,撰稿近30万字。另有译著一部(即将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目前正主持一项美国国立卫生院资助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课题。
内容介绍
    在由科学严密的规则所组成的现代社会里,如果外在的规则无法融合于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道德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德性,那么这种社会性规定只能永远作为道德主体的异在者。只有当行为出于德性时,个体才不会表现为对外在社会要求的被动遵从,而是展示为自身的一种存在方式,而这乃是道德的真实价值所在。《道德内化论》所关注的正是道德主体内在德性的培育发育,探寻一种稳定的机制,通过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和自愿的接受,使外在规范逐渐融合于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道德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德性。
    《道德内化论》将分为道德内化释义与理论源流、道德内化的多视角考察道德内化图式与道德内化过程、人生各阶段道德内化问题研究、道德内化的实践背景、道德内化论之实践:道德教育等六个部分。
    (一)对内化及道德内化的释义理应成为内化理论的首要任务。(二)道德内化的多视角考察。诸多学科有着共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目标,而且共逻辑推理也存在着内在的相通之处。(三)对纷繁复杂的道德内化过程的探究是从道德内化图式理论开始的。作为道德内化图式的产生、结构以及独特功能充分展示了道德内化的整体过程。(四)如果说对道德内化过程的解析是一种横向的研究,那么,纵向来看,道德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体人生成长阶段的道德内化问题。(五)道德内化的顺利实现显然和外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息息相关。对社会、道德和主体互相制约、相互调控、相互影响,始终呈现为立体的、流动的、有机的三位一体。(六)无论道德内化的理论体系如何完善,最终都要通过道德实践,尤其是道德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目录
导论
一  规范与内化
二  情理与美德
三  道德内化论的体系结构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道德内化释义及理论源流
第一节  内化与道德内化释义
第二节  中西方伦理学史上的思想踪迹和理论形态
第三节  辩证唯物史观的道德内化论

第二章  道德内化的多视角考察
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社会学习
第二节  意义的探求与接受
第三节  宗教:最成功的内化

第三章  道德内化图式与道德内化过程
第一节  道德内化图式论略
第二节  道德内化的过程
第三节  道德内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人生阶段道德内化研究
第一节  阶段划分与“年龄主义”问题
第二节  人生与内化
第三节  道德内化阶段发展的特征

第五章  道德内化的实践背景
第一节  社会文化
第二节  伦理实体
第三节  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

第六章  道德内化论的实践:道德教育
第一节  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之反思
第二节  道德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