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5415
  • 作      者:
    (美)伯特兰.罗素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是20世纪西方社会最著名且拥有最广泛读者的思想大师,被称为“世纪的智者”。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20世纪60年代罗素曾将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一书寄赠给中国伟人毛泽东,而《西方的智慧》正是在此基础上勾勒新意,笔耕而成。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的智慧》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简写读本。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有几千篇,这些著作涉及各个领域,如哲学、数学、逻辑学、生物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家”。可以这样说,罗素对于20世纪的人类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一位人类精神史上的巨人。
     本书是罗素在写了《西方哲学史》以后,重新进行简写而成的。作为一本大部头的哲学名著,《西方哲学史》对于普通读者,读起来很艰难的,罗素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通俗化,也就诞生了《西方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文化,那么请你最先读完本书,相信你由此可以进入西方文化的殿堂,并且可以走得更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开篇
     哲学家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有必要先揭示他们没有做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已经十分了解了。比如蒸汽机的运转方式,这属于力学和热力学知识。我们对人体结构及其功能也相当熟悉,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再比如说星球的运行,我们也了解了不少,这就属于天文学范畴。所有诸如此类有着明确定义的知识都属于某种具体的学科。
     但是,所有这些知识又全都被未知的领域包围着。如果你越过边界,走入这个未知的领域,你就从科学转向了沉思,这种沉思活动是一种探索,其中就包含了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读到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端于哲学探索。一旦某种科学有了牢固的基础,除了一些边缘问题和方法问题,它会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变得独立。但是换个角度看,探索的过程不会这样进行下去,它只是在不断地前进,从而找到新的研究内容。
     我们必须把哲学和其他的沉思活动区别开来,哲学本身既不打算为我们解除烦恼,也不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正如希腊人所说的那样,所谓哲学,也就是一种出于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探险旅行。因此,原则上并不存在什么教条、礼仪或神圣的问题,尽管个别哲学家可能会拘泥于教条,变得越来越固执。对于未知的事物,实际上有两种态度:一是接受人们基于书本、神话或神灵启示所做的声明;二是自己亲自走出去看一看,而这种方法正是哲学和科学的方法。
     最后,我们可能还注意到了哲学的一个特性。如果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数学,我们可以告诉他一个辞典上的定义,出于辩论的需要,我们可以说数学就是关于数的科学,这样说不仅可以避免非议,而且提问者也很容易理解,尽管他可能对数学一窍不通。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就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给出定义;但是,我们却不能这样定义哲学。对哲学所下的任何一个定义都会引起争议,因为它仅仅是某一种哲学态度的体现。要弄清哲学究竟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研究哲学。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揭示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研究哲学的。
     人们常常会在心中产生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无法从科学领域找到答案,另外,那些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也不甘心轻易相信预言家提供的现成答案。哲学要做的事情正是探索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有的话?世界的存在是否有一个目的?历史究竟要向哪里发展?或者,以上问题是否毫无意义?
     另外,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如自然界是否真的被规律支配着?还是我们因为愿意看到万物有一定的秩序,而认为本应如此?此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那就是世界是否被分割成精神和物质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如果是,它们又是怎样发生联系的?
     关于人类,我们又该做何评价呢?是否就像天文学家所说,人只是在一个渺小的星球上无助地爬行的一些尘埃?或者像化学家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以某种奇妙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堆化合物?或者像哈姆雷特所认为的那样,人都有着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潜能?也许,人同时具备了上述所有的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关于善与恶的伦理问题。是否可以说某种生活方式是善的,而另一种是恶的,或者无论采取哪种生活方式都无所谓?如果真的存在着一种善的生活方式,那么它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有所收益?是否存在着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或者是否所谓智慧只是虚妄和疯狂而已?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感到迷惘。我们当然不能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有独立见解的人又不愿意苟同那些兜售灵丹妙药者的观点。对于这些问题,哲学史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答案。
     要想研究这个艰深的课题,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过去时代的人们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他们,因为处理哲学的方式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最终引导我们学会怎样生活,尽管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并不多。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开篇
第二章  苏格拉底之前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八章  不列颠经验主义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
第十一章  当代
结束语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