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讲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67214
  • 作      者:
    李里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孔子的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本。《论语》的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所以老少咸宜。本书对《论语》中的语录进行了讲解,并能结合现实,古为今用,将古圣先贤安身立命、齐家治国的至理与美德传承下来,弘扬开去,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发扬光大,为国学的复兴尽绵薄之力。
  少无流俗韵,赋性异同伦;古籍胸中蓄,华章笔底新。
  ——诗词古文家周汝森先生诗赠作者
  青年学者,儒家风范。
  ——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侯仁之先生
  天道酬勤,赠李里小友。
  ——季羡林老先生题赠作者
展开
作者简介
  李里,长衫先生,一九七六年生于重庆,现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先生天资聪慧,幼承底训,三岁即习书画,年十岁,其作即于英、美、法等国展出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先生自小热爱四书五经,年未十五即有志于学,着长衫至今。十六岁,始出游历,兼访各方贤士名家。十八岁,为磨炼己志,体察农事之苦,乃深入乡间,务农一载。后因于罗汉寺藏经楼整理经书之便,乃得博览群经,自此兼习佛学。 先生虽志隐逸,然葱葱之木终将出林。故数年间李里之名不胫而走,长衫先生亦成佳话。或求学请益,或猎奇问难,先生皆待之以恭。先生学识渊博,身体力行,讲辩无碍,近年为弘扬国粹,应邀全国各地各阶层讲学,所至皆无虚席。先生着长衫,履布鞋,书毛笔,非图标异,乃以表里若一,方为君子。子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艏矣哉!
展开
内容介绍
  李里讲《论语》与其他一些中国古典经典的白话翻译版不同,这是李里课堂讲《论语》的讲课录音整理,再辅以一些平时的研究成果而写成,因此有着十分明显的李里个人学理研究和著作撰写的特征。
  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这是李里此书最突出的特征。或许,这也本该是研究《论语》的著述应该具备的特征。因为《论语》作为语录体的记录,它本身就具有深入浅出、微言大义的风格。
  例如,你翻开此书,一开始就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么,这种大白话似人人皆知的平常话有什么好解读的呢?且看李里一一解来。李里首先从文字学角度解释“学”、“习”、“朋”、“乐”等的原意,指出人应学习且应“穷道”,应愉快交友平和交友,应君子般地看待称讥毁誉,并进而点出此段话三层次,讲出了《论语》的整个内容和精神,人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说出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主要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人与心,人与人,人与天。 “要达到一个和谐境界,人与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天的和谐”。他还指出论语开篇这三句话与《论语》最后一篇《尧曰篇》里最后三句话是相呼应的,即“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故《论语》开篇在这三组关系,结尾在这三组关系。人与天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人与心之和谐,这三组和谐既是《论语》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
  你看,李里论得有多好!不仅能在一些初看上去并无多大意思的句子中寻绎出句中深藏之哲理内涵,而且旁征博引,前后联系,把《论语》当成系统看待,当成中国文化的系统看待,条分缕析,入木三分。这当然又与李里在国学、儒学领域中广博而精到的学养相关。
  像《论语》这种说理的文章,要讲得生动有趣是很困难的。我们能看到的一些译成现代白话的经典文献,大多为就句论句硬译直译之作,难免嚼蜡。你读李里此书,不仅用语口语化——这显然是李里希望保持平易亲切的语言特征,而与《论语》语言风格相吻合,同时,李里在讲义中还穿插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弱冠”之由来;“四书”的渊源;讲 “北辰”之星而谈到古代天文,再讲到“紫薇宫”与“紫禁城”之由来;讲“思无邪”而涉中医《黄帝内经》“伤心”之论、《乐记》之情志论、蔡元培之美育代宗教论……无引经据典考证之枯燥繁琐,却于生动活泼聊天式谈话之中,又有旁征博引丰富知识的有趣穿插与印证。其难得的是,如此丰富的知识,如此渊博的考证,却表现得如水到渠成,自然亲切,信手拈来而头头是道。
  这就是李里此书的学术风格,把纯学理的深刻理论探讨寓于行云流水般的娓娓道来之中,寄寓于可读性与趣味性之中,既不失学术的严谨规范,又有文学艺术的情趣兴致,这显然得力于李里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对先秦典籍烂熟于胸的深厚学养。
  《论语》如李里这般讲来,讲到如此生动有趣的程度,显然也不多见。《〈论语〉讲义》的出版,亦属学术出版界之“另类”。在回归传统宏扬国学的今天,李里连同他的《〈论语〉讲义》的出现,无疑是件极好的事。
展开
精彩书摘
  李里讲《论语》与其他一些中国古典经典的白话翻译版不同,这是李里课堂讲《论语》的讲课录音整理,再辅以一些平时的研究成果而写成,因此有着十分明显的李里个人学理研究和著作撰写的特征。
  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这是李里此书最突出的特征。或许,这也本该是研究《论语》的著述应该具备的特征。因为《论语》作为语录体的记录,它本身就具有深入浅出、微言大义的风格。
  例如,你翻开此书,一开始就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么,这种大白话似人人皆知的平常话有什么好解读的呢?且看李里一一解来。李里首先从文字学角度解释“学”、“习”、“朋”、“乐”等的原意,指出人应学习且应“穷道”,应愉快交友平和交友,应君子般地看待称讥毁誉,并进而点出此段话三层次,讲出了《论语》的整个内容和精神,人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说出了整个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主要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人与心,人与人,人与天。“要达到一个和谐境界,人与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天的和谐”。他还指出论语开篇这三句话与《论语》最后一篇《尧曰篇》里最后三句话是相呼应的,即“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故《论语》开篇在这三组关系,结尾在这三组关系。人与天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人与心之和谐,这三组和谐既是《论语》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
  你看,李里论得有多好!不仅能在一些初看上去并无多大意思的句子中寻绎出句中深藏之哲理内涵,而且旁征博引,前后联系,把《论语》当成系统看待,当成中国文化的系统看待,条分缕析,入木三分。这当然又与李里在国学、儒学领域中广博而精到的学养相关。
  像《论语》这种说理的文章,要讲得生动有趣是很困难的。我们能看到的一些译成现代白话的经典文献,大多为就句论句硬译直译之作,难免嚼蜡。你读李里此书,不仅用语口语化——这显然是李里希望保持平易亲切的语言特征,而与《论语》语言风格相吻合,同时,李里在讲义中还穿插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弱冠”之由来;“四书”的渊源;讲“北辰”之星而谈到古代天文,再讲到“紫薇宫”与“紫禁城”之由来;讲“思无邪”而涉中医《黄帝内经》“伤心”之论、《乐记》之情志论、蔡元培之美育代宗教论……无引经据典考证之枯燥繁琐,却于生动活泼聊天式谈话之中,又有旁征博引丰富知识的有趣穿插与印证。其难得的是,如此丰富的知识,如此渊博的考证,却表现得如水到渠成,自然亲切,信手拈来而头头是道。
  这就是李里此书的学术风格,把纯学理的深刻理论探讨寓于行云流水般的娓娓道来之中,寄寓于可读性与趣味性之中,既不失学术的严谨规范,又有文学艺术的情趣兴致,这显然得力于李里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对先秦典籍烂熟于胸的深厚学养。
  《论语》如李里这般讲来,讲到如此生动有趣的程度,显然也不多见。《〈论语〉讲义》的出版,亦属学术出版界之“另类”。在回归传统宏扬国学的今天,李里连同他的《〈论语〉讲义》的出现,无疑是件极好的事。
展开
目录
序一:《(论语)讲义》赘言 刘克生
序二:深入浅出微言大义 林木
序三:读《(论语)讲义》 刘力红
序论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跋一:写在后面 苏应萱
跋二:我与《<论语>讲义》 黄旬
跋三:后记 李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