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现代版:插图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47166
  • 作      者:
    洪丕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虽然讲得过头了点,可是却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历史上,《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全书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展开
内容介绍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要越位谋事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任职,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泰伯篇第八》做人要安于本分,不要越权干涉不属于你该管的事,否则容易引起麻烦。不妨心平气和、实事求实地问一句,该你管的事是否尽职尽心地管好了呢?每见有好多人,自己本分本职工作尚未干好,就东家长、西家短地管起别人的工作来,这种人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把岗位上的事做好子张请教政事,孔子说:“处在岗位上勤奋不倦,做事要忠于职守。”《颜渊篇第十二》忠于职守,精勤不怠,要是每个人都把自己岗位上的事做得出类拔萃,让国家满意,让群众放心,这就是政事,天下第一流的政事。
  君臣父子都要做得像样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回答:“做国君的要像国君,做臣下的要像臣下,做爸爸的要像爸爸,做儿子的要像儿子。”齐景公说:“好呀!要是果真国君不像国君,臣下不像臣下,爸爸不像爸爸,儿子不像儿子,即使粟米充足,我能吃得下吗?”《颜渊篇第十二》治国之道,要让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能够使整个国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要让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的还是从国君自身做起,从大臣自身做起,从做老子的自身做起,从做儿子的自身做起,讲求道德,践行人伦,让精神文明的灿烂之花开遍国中。否则经济上去了,吃穿不愁,可是道德沦丧,男盗女娼,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里还像个国家?齐景公是个奋发的明君,难怪他要发出感叹:要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粮食满仓,可我又如何咽得下去呢?果断、通达、多艺都可以从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由果断,有何不可以从政?”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答:“端木赐通达,有何不可以从政?”又问:“冉求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答道:“冉求多艺,有何不可以从政?”《雍也篇第六》在孔子的眼里,仲由果断,端木赐通达,冉求多艺,无论果断、通达、多艺,只要他有才干,无不可以从政,在政治上施展一番抱负。孔子一生,风尘仆仆,周游列闻,游说诸侯,真想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可是当他来到陈国之际,自感年华老去,精力衰退,于是乎动起了回到家乡栽培后贤的念头。此刻,在答季康了子问中,孔子认为仲由、端木赐、冉求,都是做官的料,这一方面是基于对于各弟子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心灵深处,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弟子为官得以实施。
  改革促使国家发展孔子说:“齐国一旦实行改革,就能够达到鲁国的文明;鲁国一旦实行改革,就能够抵达先王的大道了。”《雍也篇第六》孔子在某些方面是保守派,在某些方面又是改革的先行者,从这段语录中,我们看到了孔子改革求强的思想闪光。不过,孔子这里所说改革,不是指经济上的,而是指政治上和教育上的。因为从当时经济实力看,齐围的综合国力要远远胜过鲁国。然而孔子认为,齐国虽强,可是实行霸道;鲁围虽弱,可是循守礼义。所以改革必须从政治和教育入手,要是齐国的政治和教育一旦实行改革,那就能够达到鲁国礼义之邦的精神文明水准。要是鲁国政治和教育一旦进行改革,那就更加可以进一步地抵达先王仁政,合于王道了。
  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回答:“所谓政,就是正呀。要是你用正道带头去干,谁敢不正?”《颜渊篇第十二》同样一个问题,子贡问政、子张问政、齐景公问政、季康子问政,回答都不一样。就好比同样一个问仁,孔子对于颜渊所问,仲弓所问,以及司马牛所问等,答得都不一样,以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的妙用。季康子是鲁国权臣,为富不仁,孔子对他很有看法。一次,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治国为政?孔子就冲着他说:“治政首先要自身端正,假如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呢?”正是一语中的。所谓自身正,不令而行。季康子自身不正,窃国者侯,要让天下盗窃不行,这就难了。
  君子之德如风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要是杀戮无道的坏人,亲近有道的君子,怎么样?”孔子答道:“你治国为政,何必采用杀戮的手段?你想向善,自然百姓就会向善。君子的德性好比风,老百姓的德性如同草。草上的风,一定会把草吹得倒向一边。”《彦渊篇第十二》季康子问政,孔子要他自身端正,以此作为天下人的榜样。现在,季康子再次问政,并提出杀掉坏人,亲近君子。孔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为政的好坏不在于杀戮,而在于自己洗心向善,以身作则,君子之德,风过草上,草必随风而倒,由何愁天下不治呢?”在位者要以身作则季康子担心盗贼,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假如你不贪财,即使悬赏百姓也没人会偷盗。”《彦渊篇第十二》在位者要以身作则,身正则令行。季康子问政,孔子要让他先正自身,所谓政者正也。此番季康子又请教孔子怎样对付鲁国多盗窃。孔子直接揭出季康子的短处道:“要是你自己不贪心,即使悬赏让老百姓去偷去盗,老百姓也不会去干。”不留情面,善于斗争,在温良恭俭让之外,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刑天舞干戚”式的孔子。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振兴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一句话不可期望它有这么大的能量呀!人们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不容易。’假如知道做国君的困难,不就近似于一句话就可以振兴国家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断送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一句话不可期望它有这么大的效力呀!人们说道:‘我做国君没什么快乐,只是我讲话没人敢违背我呀!’假如国君的话讲得对而没有人敢违背,不也很好吗?要是国君的话讲得不对而没有人敢于违背,不就近似于一句话就断送国家了吗?”《子路篇第十三》鲁定公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认为,不可以把一句话的期待值看得太高,关键还在于国君治国,采取什么态度。比如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要是做国君的果真知道做国君的困难,那他在治理国家上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宵衣旰食,如果这样下去,国家不就可以振兴了吗?反之,要是做国君的滥用自己的权威,即使讲了错话也没人敢出来纠正,这样弄到后来,很可能就有亡国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一言丧邦。
  ……
展开
目录
前言
孔子生平
上编 道德修养篇 
1.谈礼
礼让是治国的根本
人不能不知礼
出仕在家到处都应该尽礼
德礼为本政刑为辅
孔子不想观看越礼的待祭
周朝礼仪丰美多彩
孔子不能容忍季氏违礼
孔子批评三家擅用《雍》歌
仁是礼乐的根本
追求礼乐的精神实质
礼不尚奢
随俗与不随俗
选用人才的一把标尺
不懂就问就是礼
孔子迂腐护旧礼
反对不义之战
中原有君形同虚设
古代天子居丧三年
2.说仁
仁重于生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百姓需要仁比水和火更加重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求仁
刚毅木讷的人接近仁
仁的体现:恭、宽、信、敏、惠
仁在心里无所谓远
我要仁,仁就来了
当仁不让
道德第一,学文其次
樊迟请教智与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缺乏仁的人无法安处穷困
仁者爱人亦恨人
专心于仁不作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与仁结伴同行
孔子感叹没看到仁人
3.道德
中庸之德至高无上
才美要以道德作为支撑
提高品德辨析疑惑
好德与好色
懂得道德的人太少了
道德是本言行是末
品性完美的标准
好马在德不在力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
做个方正的人
4.修身
按照道义去干
见贤思齐
随时约束和检点自己
善于处理贫穷和富足
做人要讲信用
认真对待别人的话
松柏精神岁寒后凋
明达事理远离谗毁
做人要有操守
行道德要比做学问难
与其不逊宁可寒伧
忠信笃敬天下通行
严以律己宽以侍人
有过错就改正
从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为自己寻找隐忧
做人要讲究自我完善
礼射崇尚德教
5.人伦
做爹娘的担忧子女生病
孝养父母,不违礼节 
孝养父母,不忘恭敬
父母有错应婉劝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
检验孝顺的标尺
做子女的应该经常在父母面前保持乐观
人伦与直躬
6.君子
做个君子和快乐人
忠信庄重有过必改
君子做事不离道义礼仪谦逊信誉
君子担心自己没能力
君子不像器物
君子做在前头说在后头
君子博爱小人偏私
君子小人各有牵挂
从义利上分别君子还是小人
君子和小人情怀上的分水岭
君子儒和小人儒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待己待人之道
君子小人气度不同
勉励君子警戒小人
君子向上小人向下
君子之道有三点
君子广泛学习行为规范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孝悌是“仁”的根本
富国先要富民
礼之用和为贵
做人要信诚庄敬
3.颜回语录
夫子之道仰之弥高
4.子游语录
事君和交友之道
丧事尽哀
好友难能可贵,为仁更难
5.子夏语录
道德好的人不学如学
辩证地看待雕虫小技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追求新知和巩固旧知
博学笃志好问勤思
君子通过学习实现理想
小人掩饰过错
君子有三变
取信于人是办好事情的前提
把住重大道德问题的界限
君子因材施教
学而优则仕
6.子贡语录
孔子不讲本性和天道
内在本质和外表文饰应该统一
君子不处下流
君子改过受人敬
无处不学学无常师
谦虚的美德
孔子高大无法诋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7.子张语录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执德守道要能弘能笃
尊敬贤人宽容众人
8.闵子骞语录
闵子骞不事权臣
拾遗:其他圣贤语录
尧说“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周公不对人求全责备
柳下惠坚持直道
君子的礼让精神和比赛气度
修身立业扬名天下
把立足点放在要求自己上
君子合群自重
用辩证法来对待人和言
看侍君子要大处落墨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君子有九思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
用自我修养来安定别人和老百姓
勇敢要以道义做基础
有那么些该痛恨的人
与女子和小人相处有着相当的难度
7.教育
孔子献身教育事业
孔子的教育总纲
有教无类
因人施教
君子教学一视同仁
孔子决心培养下一代
孔子推行低收费教育
教育启发要看火候
孔子行不言之教
8.文艺
孔子整理《诗经》
《诗经》感情纯正
学习《诗经》好处多
从《周南》《召南》中学习修身道理
《诗经》、礼仪和音乐的作用
好乐师让人享受音乐之美
孔子赞美《韶》乐《武》乐
了解音乐的演奏过程
音乐移情
好歌怡情
国家衰败乐师奔逃
孔子学艺的缘由
文章 但求达意
孔子无奈文献不足
学习《周易》可以不犯大错
中编 经世致用篇 
1.从政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为政要思想纯正无邪
怎样求官得禄
提拔好人罢斥坏人
怎样使老百姓恭敬、忠诚和勤勉
把孝友之道影响到政治上去
治理国家要信实无欺
孔子的治民之道
不要越位谋事
把岗位上的事做好
君臣父子都要做得像样
果断、通达、多艺都可以从政
改革促使国家发展
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
君子之德如风
在位者要以身作则
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
为政在于近悦远来
欲速则不达
当官的要带头遵纪守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
只有端正自己才能端正别人
办事甘做带头羊
虞舜无为而治
孔子的治国之道
智、仁、庄、礼齐头并进
从政权落在谁手里看国家的政治
孔子叹息国家政权衰落
国政衰败令人叹
仁政难以一蹴而就
君子爱人以德
郑国重视外交公文的制作
国有贤臣国不亡
五美和四恶
好人执政富国强兵
重视士兵的教育和训练
2.学习
好学的标准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
学习和思考不可偏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忠信的好人到处都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
纯粹的读书人真是难得
诚信好学誓守善道
好学的人永不满足
读书要活学能用
凭空思考不如踏实学习
智质与学习的等次
应该把充实自己放在前头
古今学者求学宗旨不同
3.处世
安享清贫之乐不图非义富贵
做事不要盲目
既往不咎宽以待人
做个正直的人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问题出在不了解别人
有人指出自己过错就是幸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立身处世要先公后私
一心谋私将会招致怨恨
练好立身任职的本事
4.言辞
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
国政决定个人言行
仁比口才更重要
仁者讲话稳重
君子耻于言过其实
举止言谈因场合而不同
在庄严场合的言谈举止
谈话深浅要看对象
既不错失人才又不白费口舌
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该发言的时候发言
外貌好不如口才好
花言巧语和虚假面貌的人缺乏仁
要以言行不一为耻
慎于发言勤于做事
道听途说德所不取
5.观人
怎样观察别人
既不随便猜测又能及时察觉
从行为中观察评价他人
独立观察不人云亦云
从观察别人所犯过错推知其人
6.交友
交友要善于择人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之道
朋友劝勉兄弟和乐
三种益友和三种损友
德无止境同志难求
劝导朋友适可而止
左丘明和孔子看不起伪君子
7.隐士
出仕和隐居的原则
贤人及时避开恶浊的世道
孔子感慨随世浮沉的挑筐
出于无奈才投身政治
君子出仕做官为了尽义
下编 世象杂谈篇 
1.鬼神和天命
不事奉鬼神不谈死后去处
孔子病重不祷神
得罪上天那还祈祷什么
打掉媚骨鼓起勇气
孔子听信天命
知命、知礼和知
好人生绝症是天命
生命的历程
2.天南海北谈
做事考虑太多反而不美
能从内心进行自责的人不多见
邪说害人
什么叫“知”
孔子反对名不副实
和仁德君子为邻
真理高于生命
追求真理要以俭约为荣
要按常道做事
求学做事乐在其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求仁得仁无怨无悔
知识来自敏求
洞察祸乱的原因
世道人心让人忧
人才难得至德可嘉
做人要有恒心
似水年华
成败得失在于自己
有志者事竟成
后生可畏
匹夫不可夺志
向智仁勇迈进
不管别人闲言碎语
君礼臣忠备行其道
善人之道
给一个人下结论并不容易
做事前要多想几个怎么办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人难以教化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就善避恶求志达道
必也侵无讼乎
书人不迷恋生活逸乐
不要要挟别人
人品不同路不同
大言不惭的人做起来有困难
好的社会风气让人向往
发扬人的弘道因素
道是衣食的根本
谋事交友应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习惯差远让人拉开距离
上智与下愚难以改变
伪君子就像小偷
好好先生败坏道德
鄙夫小人患得患失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鞭挞邪淫对干正道的冲击
饱食无事该受斥责
到四十岁应该悠业成熟了
做个正直的下级
老百姓是社会基础
3.孔子评论人物
大哉尧之为君也
舜禹拥有天下却不打个人算盘
夏禹的君德让人肃然起敬
段朝来年三仁人
伯夷叔齐不记旧恶怨家稀少
怕夷叔齐专人称
无可无不可
周朝初年贤寸济济
泰伯的谦让精神至高无上
孔子不称赞好官仁
子产有四种君子之道
孔子评判子产、子西和管仲
孟公绰只可以做泵臣
管仲辅君有业绩
孔子不满意管仲为人的小节 
大处落墨看管仲
晏平仲善于结交朋友
孔子看人细入毫芒
臧文仲错用聪明才智
臧文仲不肯举荐抑下惠
贤人史鱼和蘧伯玉
宁武子傻得聪明
公叔文子可为“文”
蘧怕玉一心改过
孔子敲腿骂原壤
孟之反不夸耀自己
知足常乐公子荆
孔子认为可以把女儿嫁给公冶长做老婆
孔子称赞南容
嫁个修文进德的人
4.孔了评价弟子
颜回平生最好学
颜回好学使人思
学以致用躬行实践
颜回安铃乐道
颜回进德修业笃行不倦
颜回三月不违仁
颜回早死断人肠
不为颜回这样的好人伤心为谁伤心
把对颓回的爱心纳进礼的轨道
颜回不拿别人出气不犯同样过错
颜回进步不停止
孔子怕子路得不到善终
伸由和冉求只好算是充数之臣
孔子痛恨子路犟嘴利舌
仲由不妒不贪
子路闻道
仲由好勇但不会裁度事理
仲由升堂未入室
冉雍是个做官的料
冉仲弓出身低贱却是人寸
原思不接受俸禄
孔子批评冉求故步自封
颛孙师太过头卜商又差口气
冉求不是同路人
端木赐讲得到做不到
孔子批评子贡嚼别人长短
端木赐经商有经验
孔子赞扬端木赐成器
端木赐有自知之明
子路片言折狱不拖延诺言
孔子不称赞弟子仁
统治者的行为至关重大
子游治城靠礼乐
孔子斥责宰予没孝心
宰予朽木不可雕
弟子们各有各的特长
孝哉闵子骞
闵子骞讲话落在点子上
申枨多欲焉能刚
从宓子贱身上看到了鲁国的君子
漆雕开对做官没信心
孔子反对内战
高柴、曾参、颛孙师、仲由各有缺点
5.师生对谈录
不让出现缺点不等于仁
在穷困中坚守节 操
名不正则言不倾
不和匹夫之勇的人共事
任何美德都离不开学习
孔子反对越礼治丧
意味深长的志向畅谈会
曾哲做人好潇洒
让老百姓富起来并受到教育
国政和事务
君子救人急难但不锦上添花
季氏越礼祭泰山
穷而乐道富而好礼
普救众生方是“仁”
民无信不立
把“忠恕”的基本思想贯穿到学习中去
终身奉行宽恕之道
“士”的标准
评判好人坏人要深一层看问题
老天爷说了什么呢?
师生弟子彼此启发
选贤举能做在前头
当官的要存心敬重处事简约
不要故意给别人出难题
讲话三思既往不咎
“忠想”两字贯穿孔子学说
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读书人怎样才算通达
提拔正直的人罢免坏人
崇德、修慝与辨惑
克己复礼日“仁”
赴死要看情况
6.孔子轶事
大儒也有不明白的事物
孔子祭祀敬诚
仪邑边防官预见孔子未来
孔子看不惯没有德性的领导
闲居之乐申中天天
人生易老古道难行
孔子与丧家同悲
不在一天里忽哭忽笑
发家致富和个人爱好
孔子关注斋戒、战争和疾病
不该谈的事就不谈
孔子的仪态
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应当少谈的事就少谈
温良恭俭让,以退为进
以身作则推行普通话
恶人难以加害有德的人襟怀坦白无所隐瞒
捉鱼射乌要有限度
自我评价要恰如其分
养成积极的乐观人生
身正不怕日影斜
要有立身成名的专长
临危不失信心
孔子自谦并非天生圣人
孔子自叹无知
孔子自叹生不逢时
仁爱与虔敬的交融
等个好价销售自己
住地不嫌鄙陋
孔子认真做傧相
孔子进见国君的仪容
出访邻国施礼如仪
穿衣裳要注意场合
孔子敬诚斋戒
注意饮食卫生
祭内不可久留
吃饭、睡觉不讲话
进食不忘祖先
坐席要放端正
酒散离席让老人先走
迎神驱鬼不忘于礼
托人捎信问候也要尽礼
不了解药性的药不吃
关心人重于关心物
赐食和陪同吃饭也要讲究礼仪
孔子对待国君探病
重要的事火速急办
真正的朋友情谊
接受不同礼品应有不同的仪礼
在睡眠和闲居中放松自己
按照礼制敬诚待人
乘车也要注意个人仪态
做人要识时务
孔子惦念当年共过患难的弟子
以礼作为爱的前提
孔子关心爱护残疾人
德行胜于勇力
孔子不能容忍
臣下犯上杀君
圣人也需要有人了解
孔子的执著天下闻名
用机变来对待小人
孔子希望施展抱负
出污泥而不染
不受礼遇走为上策
不与昏暗的当权人共事
孔子为国君妻正名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接舆不愿与孔子噜嗦
附编 孔门弟子语录
1.曾子语录
曾子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曾子赞美子张
内心深处的感情喷发
孟庄子的孝德
了解犯罪的原因和社会环境
临深履薄避祸全身
注意你的仪容、表情和谈吐
广问博学容忍世事
大丈夫任重而道远
对待父母死亡的态度
君子临大节 而不可夺
君子以文会友
君子的思想准则
2.有子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