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4487
  • 作      者:
    辛文斌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辛文斌,山西浑源县人,1965年11月出生。现任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编过《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教材,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3年获“十五”期间山西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从分析研究毛泽东的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入手,以小见大,从哲学、文化的视角透视中国主流文化现代化的进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寻找中国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和发展规律。书中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理性的分析,充分吸收了近年来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翔实地论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包含的文化观及其对中国主流文化与后来几代领导人文化思想的影响。文中大量引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原话说明问题,善于挖掘原著所包含的科学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但又不拘一格,观点新颖,引人深思。
展开
目录
序<br>导论 文化与现代化界说<br>第一节 文化的界说<br>一 西方概念的演变<br>二 中国概念的演变<br>三 毛泽东对文化的界定<br>第二节 现代化思潮和现代化理论<br>一现代化及其特征<br>二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发展<br>三 中国的现代化研究<br>第三节 中国文化现代化<br>一 现代化的文化底蕴<br>二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和路径选择<br>三 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准则<br>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论》与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br>一 毛泽东对新文化的认识<br>二 我们的思路和研究方法<br>第一编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近代以来的呼声与选择<br>第一章 辉煌与失落<br>第一节 引领世界文化的潮流<br>一 厚重悠久的史学传统<br>二 绚丽多姿的文学艺术<br>三 博大精深的哲学智慧<br>四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br>第二节 危机与失落<br>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转型<br>第一节 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br>第二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文化定位<br>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r>第一节 文化论战与三个主义<br>一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br>二 影响2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三个主义<br>第二节 “南陈北李”与中国新文化的启蒙<br>一 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李大钊<br>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明星——陈独秀<br>第三节 文化生力军——鲁迅<br>第四章 毛泽东的思考和文化选择<br>第一节 青年毛泽东的心路历程<br>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论》的写作背景<br>第二编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解读<br>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br>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br>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br>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br>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br>第一节 当时中国的先进文化<br>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br>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几个问题<br>第一节 革命文艺观<br>第二节 人民教育思想<br>第三节 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br>第八章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r>第一节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br>第二节 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br>第九章 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及其得失<br>第一节 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br>第二节 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重要内容<br>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br>第一节 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r>第二节 建设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的国家<br>第三编 与时俱进的文化事业<br>第十一章 源与流<br>第一节 开台锣鼓<br>第二节 邓小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r>第三节 江泽民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r>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