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又名《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一八六)刊立。碑高二百六十七厘米,宽一百零七厘米,碑阳十五行,每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两列各十九行,下列三行。明万历年间出土于山东东阿县,今藏山东泰安岱庙。
《张迁碑》最早著录于明都穆《金薤琳琅》,顾炎武等人以碑中有别体、错字为依据,认为已是后人摹刻。而杨守敬在《平碑记》中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说:“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素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
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中详细记载了张迁的政绩,他原来的部属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为之勒石纪念。并聘请了当时最好的刻工孙兴为之刻石。
《张迁碑》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个大字。这些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字体在篆书与隶书之间而偏重于篆书,这在碑额甚至秦汉篆书中都是不多见的;二是一般篆书形体多长,而此篆书却呈扁状,这在篆书中也是别具一格的。且等粗的笔画方圆并用,文字大小不一,相互嵌顿,龙飞蛇缠,极具气势。
《张迁碑》碑阳正文隶书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朴厚中有雄秀之气,端庄中不乏错落之感。用笔方起方收,转折之处,锋棱显现,其中又不乏些许的圆笔。与一般隶书圆形的蚕头不同,它的蚕头却是方的;与一般隶书飘逸的燕尾不同,它的燕尾却是沉郁的。
《张迁碑》碑阴厚而爽利,拙中藏巧,笔画有粗有细,字形有大有小,转折有方有圆,与碑阳整饬迥然不同。且布局清朗,气格不凡,既峭拔浑璞,又不激不厉,允为成熟汉隶之佼佼者。所以受到历代书家的交口称赞。明王世贞说,此碑“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孙承泽则说:“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