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先秦:从图腾、巫术、原始宗教到儒道相济的时代
第一节 原始绘画及其创作思想推测
一 彩陶纹饰的发生和演化
二 彩陶纹饰的创作思想推测
三 原始岩画及其创作动因与特点
第二节 由巫到史的转变
一 “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二 四时五色与九旗之物
三 兴废之诫
第三节 肯定与否定--儒家与墨、道、法家对艺术的不同态度
一 孔子与老、墨
二 孟、庄之别
三 荀、韩之异(兼论《乐记》)
第四节 儒家教化观制约下的绘画理论
一 绘事后素
二 山水比德
三 以意逆志
四 胸中与眸子
五 阴阳和畅
第五节 道家思想与绘画艺术论的滥觞
一 解衣般礴--道法自然
二 蝶梦庄周--身与物化
三 工匠之技--道、艺相通
四 心斋、坐忘--虚静之境
五 形骸之外--丑中之美
六 大象无形--虚实相生
第二章 楚汉:从信巫重祀到天人合一--“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的时代
第一节 楚国的巫风、民俗及绘画
一 楚国的巫风与民俗
二 楚画遗迹及其创作思想分析
第二节 汉代宗教思想和社会生活在绘画上的反映
一 宗教的思想观念与汉代绘画
二 从汉画看汉人的现实生活情趣
三 天人合一的艺术世界
第三节 汉代绘画思想及理论
一 汉画的艺术表现原则及思想
二 汉代画论巡礼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玄、佛继盛,绘画题材与创作思想转变的时代
第一节 儒学衰退,玄、佛继盛与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关系
一 儒学衰退与玄、佛继盛
二 玄学、佛学影响下的绘画题材与思想
第二节 魏晋鉴戒说及其离异
一 以曹植为代表的鉴戒说的完善
二 对鉴戒说的发展和超越
第三节 顾恺之的画论
一 玄学影响下的传神论
二 以形写神说
三 迁想妙得论
第四节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一 玄学、佛学与山水之趣
二 宗炳的《画山水序》
三 王微的《叙画》
第五节 谢赫《古画品录》与姚最《续画品》
一 魏晋南北朝绘画批评的发展及批评标准的变化
二 气韵生动说
三 骨法用笔及其他
四 姚最的《续画品》
第四章 隋唐五代:三教并行,绘画思想全面发展、兴盛的时代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思想文化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一 三教合一--隋唐五代绘画的全面发展
二 从绚丽到平淡--隋唐五代绘画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与绘画发展相适应的隋唐五代画论
一 人物画品评标准的确立
二 有神与写真--隋唐五代对形神关系的认识
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第三节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一 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
二 神品妙品能品逸品
第四节 张彦远的画学思想及理论建树
一 绘画的发生发展论
二 绘画的功能论
三 对“六法”的理解和发展
四 张彦远画论所体现的庄学精神
第五节 荆浩的《笔法记》(附论《山水诀》和《山水论》)
一 “六要”评析
二 似与真华与实
三 代去杂欲君子之风
四 《山水诀》与《山水论》
……
第五章 宋元:人文精神从高扬到移易,绘画思想定向发展的时代
第六章 宋元:绘画理论全面成熟的时代--宋元主要绘画论著综览
第七章 明朝:专制高压到反对束缚--绘画思想由沉寂而再兴的时代
第八章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民族矛盾持续不断,统治者恩威兼施,绘画思想激烈变迁的时代
第九章 清康熙、雍正朝:绘画理论与学术文化近于同步建设的时代
第十章 清乾隆朝(上):对“盛世”压抑的抗争--“扬州八怪”的绘画思想
第十一章 清乾隆朝(下):“盛世”中的因循与整合--以山水为主体的画论综览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古典绘画思想的终结
结语
参考书籍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绘画思想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绘画理论的通史式著作,从先秦始,至清代终。全书大致与历史朝代相平行,侧重从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观照画论的发展,对中国各朝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思想、审美风尚的变化,它们给予画论的影响,都有宏观性的论述:一系列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富影响的绘画理论,也得到细致人微的疏理和评析。在绘画理论的因革变化中,作者既探索“艺”的奥秘,又力图在画家的人格(“德”)与作品之间寻求某种对等关系,从而使《中国绘画思想史》在一般意义的史论基础上,得到更高层次的理论观照和把握。在迎接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正确地评价过去,是为了坚定地迈向未来。因此,《中国绘画思想史》的意义不囿于补缺,不囿于个别艺术门类的理论归纳,而具有一般的艺术批评和更广泛的文化总结的意味。国画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