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百问沙龙丛书:脑血管病防治240问(第三版)》:
先天性动脉瘤常位于脑表面,也可位于脑实质内。位于脑表面者往往逐渐扩大嵌入邻近脑组织并与之黏连,从而压迫邻近脑组织乃至造成一定程度的脑组织退变、坏死。故动脉瘤破裂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形成脑实质内血肿甚至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聚集某处形成占位性血肿。当血液聚集脑底诸池,堵塞第四脑室正中孔,影响脑脊液循环时,可出现急性脑水肿(脑积水)。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后,早期可因5-羟色胺的作用及血管扭曲、压迫、撕伤等,常并发近端或远端动脉痉挛,甚至出现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可造成管腔梗阻或血栓形成而致脑梗死。因此,当动脉瘤破裂后,由于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或血块栓子等,可能并发其他部位的脑硬死,出现肉眼或镜下脑软化,所以动脉瘤破裂为出血性病变,但常可并发缺血性病灶。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的表现取决于瘤体的大小和部位,起病大多急骤,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昏迷。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常有情绪激动、劳累、饮酒、怀孕末期等诱因。少数患者可以缓慢起病,并不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血肿,病情可以不怎么凶险。大多数先天性动脉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一系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系统症状。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常有反复发作的可能,多在首次发病1个月内,尤其是第一周内再次破裂出血的机会较多。
47.什么是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使颅间隙相对增大,颅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给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
展开